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金融证券

*ST天龙乱象:官员违规兼职 经营数据存疑点

2013-07-22 22:47:24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从2008年戴上ST的帽子之后,ST天龙就再也没能摘掉这个耻辱的象征,若非是2011年的那笔超过一亿元的债务重组收益,将公司从退市的悬崖上拉了回来,恐怕早已是万劫不复了。”  由此来看,任职太原市国资委副主任的刘军华,在ST天龙“兼任职务”是确定无疑地涉嫌违规了。
 

  从2008年戴上ST的帽子之后,ST天龙就再也没能摘掉这个耻辱的象征,若非是2011年的那笔超过一亿元的债务重组收益,将公司从退市的悬崖上拉了回来,恐怕早已是万劫不复了。如今的ST天龙单季度营业收入仅在百万元计,依靠着房租苟延残喘,完全丧失了自身的持续经营能力。即便如此,却还拥有着375名在职员工,并负担了785名离退休职工的薪酬,由此在2012年付出了882.46万元人力成本。

  如果说针对在职和离退休职工的薪酬支付,是体现了企业应有的责任感,那么ST天龙针对高管人员的薪酬支付,就实在让人有些看不懂了。就拿2011年7月份履任董事长的王英杰来说,在董事长的位子上只待了一年,2012年7月便离任了,在2011年和2012年中各履职了半年时间。有意思的是,在2011年履职的半年中,从ST天龙分文未取,而在即将卸任的2012年上半年中,却领取到多达16.19万元、折算月收入近3万元的高额薪酬。如此高的薪酬额度,对于一家几近退市的公司来说,恐怕有欠妥当吧?同时本刊还注意到,在2012年7月履任董事长的李同玉,在2012年下半年同样分文未取,且于今年4月递交了辞呈。但不知是否又会在今年的这4个月中“大捞一笔”?

  其实,这恐怕还不是ST天龙最大的问题,本刊将继续深度剖析。

  违规的官员兼职

  我们注意到,担任ST天龙董事职位的刘军华,并非是ST天龙的专职董事,目前主要职务则是太原市国资委副主任。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国资委官员下到国有参股的ST天龙还推动公司重组、保壳,也足以说明地方政府对于上市公司的鼎力支持。但此举的合规性,恐怕就难言妥当了。

  因为早在2004年,中纪委会同中组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进行清理的通知》(中组发【2004】第2号),其中明确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兼职,是实行政企分开、依法行政的需要;是建立和完善现在企业制度,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各地、各部门要对此前制定的有关政策和文件进行清理,凡与国家法律法规、中央规定不一致的,要予以废止。”

  更何况,《公务员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规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的现象也有明确规定。其中《公务员法》第53条规定:“公务员不得有下列行为: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同时,《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27条也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由此来看,任职太原市国资委副主任的刘军华,在ST天龙“兼任职务”是确定无疑地涉嫌违规了。

  离奇的费用数据

  与此同时,ST天龙2012年的经营数据,也存在着颇多疑点。

  首先从年报披露的信息来看,公司在2012年上半年中还拥有部分产品销售类业务,但是在2012年下半年中便被剥离,仅剩下房产出租类业务。这一点体现在财务数据上面,ST天龙2012年全年的工业类收入为1252.36万元,这与2012年上半年此类收入1189.96万元基本相当(见表1),且工业类业务实现利润在2012年下半年还是负数。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管理费用中包含“经销商渠道费”项目,全年发生额为175.78万元,而在2012年半年报中还未曾涉及过此项费用,这意味着这部分费用的发生时点在2012年下半年。

  令人不解之处在于,此类费用发生应当是与产品销售业务相匹配的,因为只有存在产品销售的业务需求,才可能存在所谓的经销商招募、维护,或者经销商渠道建设,进而发生“经销商渠道费”。

  但ST天龙恰恰在产品销售类业务已经被剥离的2012年下半年,才列支了此项费用,这如何能不令人生疑?由此来看,很可能是这笔近两百万元费用的真实发生时间是在2012年的上半年中,但公司在半年报中并未及时确认为费用,采用了挂账的方式拖延到了下半年才予以确认,导致的结果便是延迟确认费用、提前确认利润。

  要知道,彼时恰是ST天龙的上一轮重组冲关的关键阶段,能够拿出一份相对亏损额较小的财报业绩单,对于该公司的保壳重组自然大有裨益。

  除此之外,如果对比ST天龙2012年年报和半年报中各项期间费用明细发生额,便不难发现存在矛盾的费用科目实在是很多,体现为全年费用发生额竟然小于上半年发生额(见表2),这违背了基本的会计核算原则,是否意味着该公司在2012年年报中也存在“人为减亏”的利润操纵行为?

  事实上,目前停牌、并计划重大资产重组的ST天龙,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按照相关退市规定,如果该公司在今年下半年仍然无法完成资产重组,便将惜别于A股市场了,留给上市公司的时间已然不多。但是,该公司的这场命运多舛的资产重组,却是一波三折、至今难见曙光,其背后又潜藏着多少隐秘和利益纠葛?本刊将持续予以关注。

*ST天龙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