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辉) 昨日,第五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省市政府、房企、高校、机构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中国房地产业大腕在发言时表示,新型城镇化为房地产业带来了巨大机遇,但城镇化绝不是房地产化,必须要走以人为本、集约、绿色、高效等城镇化道路。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会长刘志峰
户籍制度改革
应从需求最紧迫人群突破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会长刘志峰说,去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预计到2030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65%到70%,未来20~30年,将新生2亿城市居民,住房需求量巨大,城镇化为房地产业带来了巨大机遇。但并不能热衷于造新城、城市摊大饼的扩张,新型城镇化不是房地产化。房地产业要和国民经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与产业转型良性互动,不仅要积极参与,更要做有力的推动者。
刘志峰建议,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首先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这样有利于推进农业人口转移。按照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等,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的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开大城市落户限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户籍制度改革应从需求最紧迫的人群进行突破,推进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落户各类城镇。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工作,就应该在这个城市落户。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
土地制度改革是
新型城镇化的基础
著名的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在发言时表示,在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下,使得进城的农民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不能融入城镇化,形成了中国三元式人口分布结构,即三分之一的城市户籍居民、三分之一的农民,还有三分之一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属。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
对于如何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华生认为户籍制度改革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而土地制度改革则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要解决几亿农民工以及移居人口怎么在城镇住下来的问题,如何使土地收益,人往哪里去,土地怎么流转等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
华远董事长任志强
城镇化率应按
农业就业和非农业就业计算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华远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认为,现在所说的城镇化,包括统计数字,是居住型城镇化,所以它用了两个数据,第一个数据是户籍人口,第二个数据用的是常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在城市中居住的时间来计算城镇化率。而在国际上大部分是以农业就业还是非农就业来算的。如果不改变农业就业和非农就业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所谓的城镇化,依然是坚持以居住为主的城镇化,还是一个伪城镇化。
(原标题:“长期在城市工作居住 就应在城市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