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一条长度不足百米的通道,,因为列席全国人大全体会议的各部委主要负责人通常从这进出会场,被公众称作“部长通道”。近年来,这里已发展成为一个两会重要新闻的“集散地”和“信息长廊”。
提前排队占据“有利地形”、见缝插针争取采访机会……每年两会,“部长通道”也是媒体鏖战的一大战场。但在今年的采访中,却可以感受出与往年的明显不同:以往,记者蜂拥拦着部长接受采访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部长主动站出来回应媒体关切,甚至有部长排队10多分钟等着接受采访;往届两会,很多部长为了躲开记者的追问都会一路小跑,然而本届两会开幕至今,已有数十位部长主动站到发言台前,倾听民声民情,回应民众关切。
从过去的“围追堵截”到如今的规范有序,从被动的“拽住谈”到主动的“有话说”,从“一路小跑”到“等着回答”……透过“部长通道”上这些细节的变化,我们看到了两会愈加民主开放的政治生活新图景,也感受到了治国理政新理念带来的积极变化。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现代政府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发展,老百姓的诉求和愿望越来越多样化,官员与民众之间的互动也应当力求开放、多元和畅通。“部长通道”正是满足这种诉求和愿望的一个良好的方式。而且,相比常规的新闻发布会,记者在“部长通道”里抛出的问题往往更尖锐、更“接地气”,而部长们在通道上积极主动回应舆论关切、社会热点,与媒体“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背后体现出的则是主动回应舆论监督与公共关切的意识。也只有当部长们真正成为这条百米通道上的主角,才是“部长通道”的最大价值所在。
“部长通道”的创新形式,正契合了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反复强调的“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主动召开或者出席新闻发布会,积极回应舆论关切”等一系列要求。
民有所呼,“会”有所应。今年的两会,我们看到“部长通道”上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两会毕竟只有10多天,“部长通道”也只是一个临时性通道。未来,期待类似的官民沟通渠道和平台能更多一些,“部长通道”进一步“提质增效”、更多地向日常工作中延伸,让政府与社会舆论的互动更成熟、更顺畅,也让更多媒体和公众能够参与进“现代政府”的建设进程中来。(何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