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10年4月,又一年春风拂过,地震灾区旧貌换新颜。
5个受灾市(县)、33个受灾镇乡、580个农村住房重建安置点,按照既定的规划蓝图,正一步步坚定地向前。
灾后重建时间紧,任务重。但灾后重建千头万绪,应该从何处下手?多年统筹城乡的实践证明,没有规划,办不成事。规划是重建的龙头,重建规划的制定却无先例可循。不过成都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一点:不搞简单的恢复重建,重建必须结合发展而行。
按照这个思路,经过反复的摸索和实践,成都逐步形成了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融为一体的农村住房重建规划,创造了重建的“成都模式”。
为了让受灾群众尽快开始新生活,我市先后开展三次大规模规划会战,动员全社会200多家设计单位、4000多名设计人员参与规划设计,为580个重建新居描绘规划蓝图,把优化升级灾区产业、彰显自然人文特色、保护资源环境、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等都结合在一起,推动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重建任务的尽快实现,我市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第一时间推出灾区重建时间表,统筹规划损毁房屋重建、基础设施重建、公共设施重建、生产设施重建、城镇体系重建、生态环境重建“六大工程”,使恢复重建与长期发展结合推进。
两年来的重建证明:以规划为基础,重建才有章可循,重点突破,避免了灾后千头万绪的混乱,确保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以规划为龙头,成都在重建过程中不仅将建筑成本,而且将灾区的发展成本一并纳入考虑。用发展的眼光搞重建,真正实现经济重建,避免浪费;真正实现科学规划,持续发展。 鹿坪重生 两年跨越20年
再次来到鹿鸣荷畔,村庄的中央是一大片荷塘,带着浓郁川西风味的3个别墅组团,围绕在荷塘的周围。远远看去,湖水的蓝、菜花的黄、屋顶的红,浓烈的色彩一下冲击了我的眼球:这还是那个支离破碎,让人悲情不已的鹿坪村吗?
茵茵菜地、桃红柳绿簇拥着齐整的乡村小道。步行十来米,“鹿鸣荷畔乡村酒店”映入眼帘。在这个乡土气息极为浓厚的“酒店”里,乡土气息同样浓厚老板的吴介川正站在院子里“指点江山”:他正忙着指挥工人搭建凉亭、给绿化带疏土培苗。
这是吴介川的“江山”:宽敞酒店,连天荷塘,两重天地,一段梦想。
震后,鹿坪村这个过去不知名的小村庄从断壁残垣中迅速重生,正成为成都最美乡村的代名词;这个曾以传统农业为生的村庄,已成功转型为山区休闲度假与观光生态特色农业为一体的经济型旅游村落。祖祖辈辈生长在这里的吴介川说,当老板这么久了,自己都还有做梦的感觉,“好像两年走过了20年。”
地震过后 烂瓦堆上煮饭吃
以前的鹿坪村和中国众多地处偏远的乡村一样贫瘠,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种些水稻、红苕为生,莲藕是惟一的经济作物。一年的收入跟种的菜一样素,没啥油水。“痨”的不只是肚皮,还有发展机会。吴介川和村里其他“痨”得凶的年轻人一样,飘在外面打工,有啥干啥,一年也难得回家一趟。
变化始于两年前。对于那一天,吴介川记忆犹新……
他记得,地震发生后,自己赶回鹿坪村,站在村口的一瞬间,他震惊了:村里的房屋基本都垮了。残垣断瓦间,村民们支着从废墟里挖出来的锅,煮饭烧菜。还没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吴介川又得知,姐姐在地震中遇难了。以前穷归穷,好歹有个完整的家,现在连完整的家都没了。当晚,他辗转反侧,今后如何生活、家人如何安置……道道问题如座座大山压在心上。
5月13日,吴介川步行几小时,来到彭州市中心城区给遇难的姐姐置办纸钱、棺材等身后事,看到了前来抢险的部队和紧急组织救援的政府人员忙碌的身影,吴介川,这个汉子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当时我就想,没事、没事,政府不会不管我们,肯定会帮我们重建新家园的!”
新家园的建设很快就来临了。让吴介川没想到的是,首先来到村里的,不是拖着河沙、水泥的建设队,而是一个个文质彬彬、带着皮尺丈量土地的规划人员。修房子还要规划?吴介川第一次听说“规划”这个词:在农村,祖祖辈辈修房子都是比着脑壳里的框框修,可从来没有过什么图纸。而且这些规划专家们也很“怪”,不但征求村民对未来居住的意见,还询问他们以前有没有什么产业、有些什么特产、有些什么经济作物。
当第一张规划图摆在村民们面前的时候,见过世面的吴介川一下子就懂了:原来政府不仅仅是帮他们把房子建起,还在帮他们考虑以后咋个生活、咋个发展。在图上,以前山上的村民都搬下来了,全村2000多户全部集中居住,山上的宅基地、农地等统一整理出来,成片成片种植经济性作物。专家说,这叫规模化种植,更容易出效益呢。
图纸出来后,政府反复征求村民们的意见,经过几次反复,形成了最终的模样:在一片两面依山的开阔坪坝上,一条清清的河流穿梭而过,两侧分缀着两块天蓝的湖泊,就像一对蓝色的肺守护着主血脉;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成弧形围绕在右边的“肺”旁,与旁边的山脉、农田浑然天成……这左右两“肺”,是根据鹿坪村现有田地三分之一为水田、适宜种植莲藕而特意设置的,为鹿坪村明确了未来的支柱产业。按照规划,这里将发展成1000亩的大型荷塘,这荷塘既是景观中心,也是巨大的“生金石”。
一座座样式别具一格的乡村酒店点缀在荷塘边,延伸出的体验式、观光式农业吸引众多游客;当地农民自建的农家乐、小茶馆、小吃店生意蒸蒸日上;金秋季节,成熟的莲藕输送进配套建设的莲藕加工基地,摇身一变,成为价值翻倍的成品输送到外地……
新颖的规划思路、美好的规划远景,让村民们眼前一亮,也让吴介川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鹿坪村:“成都市规划了灾后重建川西旅游第一环线,磁峰镇就位列其中,今后,我们鹿坪村可不再靠山吃饭了,而是会以旅游为主业进行发展!”就在这一瞬间,吴介川做了一个决定:不出去了,就留在村里,自力更生,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