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此次演出是应法国总统奥朗德的邀请,他给郎朗的邀请函中对郎朗极尽赞美之词,希望郎朗为法国最盛大的国庆典礼“增加艺术的光彩”。当晚,搭建在埃菲尔铁塔下的舞台在3万彩灯的映照下流光溢彩,郎朗的表演精彩绝伦。这些似乎都是多余的话。但不仅现场的几十万观众,还有全球上亿的电视观众,都见证了这一刻。能在埃菲尔铁塔下为法国人民表演法国作品,并征服挑剔的法国乐迷,其意义可想而知。
早在2007年,法国古典音乐的十大乐评家聚集一堂,共同聆听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是听唱片,不过是盲听,事先并不知道所听是谁演奏的版本。他们一共听了七个版本,都是大师录制的,然后他们评选出他们认为最正宗的一版。当他们得知他们一致选择的是郎朗演奏、Christoph Eschenbach指挥的版本时,全惊呆了。在他们原先的观念里,郎朗似乎不可能是演奏该作品最地道的人选。这事改变了很多人对郎朗的偏见,他们以为他只能弹好俄罗斯作品,比如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和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对于严谨有余、奔放不足的德奥作品理应不擅长。郎朗似乎并不在乎别人对他的批评。刚出道时,中外都有人不满他的演奏风格,说他弹琴动作太夸张,缺乏细腻的处理,认为这是他不成熟的表现。郎朗解释道,他的老师是Gary Graffman,教的是俄罗斯学派,“从一开始,我便追求一种具有挑战性的风格。”而他演奏的作品也非常适合一个少年天才,很合观众的喜好。
在古典音乐领域,亚洲音乐家一向被认为技巧高超,但缺乏感情。郎朗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这种看法,人们认为他是21世纪的新型风格。《芝加哥论坛报》的乐评家John von Rhein在2000年听了郎朗一场音乐会后写道:“令人眼睛一亮的,不仅是郎朗极高的技巧,还有他本能却又深刻的乐感。许多西方乐迷以为亚洲古典乐手感情过于沉寂,不管这种观点正确与否,郎朗身上丝毫没有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