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还沉浸在对黄洋和林某的惋惜之中的时候,国内的几所高校接连发生命案和严重伤害案件。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心理问题成为近期关注的热点。
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宿舍楼内,住同一个宿舍的舍友,为点小事起了争执,一方冲动之下持刀相向,最终使同学伤重身亡,酿下惨祸。目前,行凶者已被南京江宁警方刑事拘留。
4月17日南昌航空大学一栋研究生男生宿舍发现一具男性尸体。南昌航空大学宣传部证实,死者疑为该校研究生彭某某,目前警方正在进行调查。
多条高校杀人事件让人看了痛心又担忧。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学会宽容和忍让,教导他们如何与人相处。高学历并不代表着高素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应当是多方面的,心理和素质教育必须放在首位。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北京市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蔺桂瑞认为复旦大学投毒案看似是一起偶然的事件,实际上还是有其产生的土壤的。
“我们的教育导向,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强调技能教育而对于培养健康的人格、理想、人生观、价值观、平和的态度和情绪,人际关系如何平和的相处上重视远远不够。其实,我觉得这才是教育的最终导向。”蔺桂瑞说。
蔺教授介绍到,“我做了20年的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接触了太多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导致伤害发生的个案。这里面相当大的部分都是名校的大学生、研究生还有博士,我认为如果没有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培养人才再多的技能,学历再高,也是白费,他们的人生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可能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更大的伤害。”
“心理健康学科在大多数学校被定位为边缘学科,学校的重点多放在如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这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考核的硬指标。”她说。
蔺桂瑞认为,中国的大学生心理教育刚开展20多年,在很多地方还不完善,我个人认为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准确的定位,导致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也是边缘化部门,教师待遇低,人员少,缺少经费和职级等晋升机制,导致老师积极性差。有些上万人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却只有一两名老师,且经常调做其他用.
从学生角度来讲,蔺教授认为现在学生缺少一种彼此可以信任的氛围。蔺桂瑞说,很多人认为学生上学衣食不愁,但实际上他们身上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来自家庭和社会。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很阳光的人,其实内心深处是非常封闭自己的。我们曾在学校做过一次深入的谈心,很多同学第一次敞开心扉。结果她们身边的同学惊讶的发现,没想到我们认为那么阳光的你,内心深处藏了那么多秘密。这跟我们调查的很多大学生自杀的案例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这样的活动多开展几次,大家有机会敞开心扉,也许他们就不会走进死胡同选择自杀了。
她说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要靠同学间互相关心,二是,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大家的事务性事情,更要跟学生成为朋友,多聊天谈心,取得同学的信任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三、任课老师也要不仅上课,更要多关心同学,多交朋友,多学一点心理方面的知识,对学生和自己都有好处。
“多创造学生间和老师与学生间彼此可以谈心的机会、普及心理教育、全社会都投入重视心理教育工作而不是出事了以后才想起来重视一阵子就过去了。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沟通方式,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她说。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张继明对于复旦和近期发生的几起高校伤害案子有一点不同的看法。他说看到这样的惨剧发生,他感到很痛心。但是他觉得这些还都是个案、偶然,并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就此说我们的大学生群体就是问题群体,其实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心理都很健康、阳光,处理人际关系比较好。
而且假设这几起案子都与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关,这种严重程度也在高校心理问题中不具有代表性。大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很多结果是自杀,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危机干预工作。
张老师说,“我觉得对于复旦大学的投毒案之所以社会关注度这么高主要还是因为一发生在著名的高校,二受害学生成绩优异十分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