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马克过去30年里看到的发生在法库,发生在中国的诸多变化中的一个。
马克初到法库时,那还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小乡镇。车子在石子路上颠簸,骡车在车窗边走过。当地的孩子把马克团团围住,对马克的大鼻子非常好奇。也难怪,马克应该是他们看到的第一个“大鼻子”。
回想祖父是将近一个世纪前到的法库,马克非常感慨:“那时候的法库肯定比80年代我初次探访时看到的法库更加落后的封闭。祖父得花多大例子才融入了当地社区并赢得法库人们的喜爱和尊重?”他给中国日报记者展示了书里祖父母穿着旗袍和长衫在法库留影的老照片。
马克的祖父原本可以在爱尔兰过着舒适的中产阶级生活,但即使在战乱中,他也没有离开法库。
“老实说,如果我是祖父,我不会像他一样留在法库。起初我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他对在中国的传教事业那么坚定,”马克说。
他最终还是找到了答案。看着法库教堂里信徒们脸上满溢的感激之情,马克明白了祖父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传教,并且坚守在这片土地上42年,不只是因为宗教信仰,还有大爱精神。
张红霞,法库当地一位30多岁的牧师,在马克和妻子2009年到访法库时给予了最热情的接待。她告诉马克,法库第一所面对公众开放的学校是他的祖父建的;她带马克参观了教堂墙上祖父的的书法,和当年祖父和中国朋友一起睡过的炕床。
马克在书中引用张牧师的话,她满怀感激地说道:“感谢你的祖父来到这里,为我们带来福音。这实在是我们的福气。”
“他向法库倾注了全部的爱。将来无论这里变成什么样子,我们都不会忘记这座教堂是你的祖父建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