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关注民生的窗口
3月10日晚,全国人大代表、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塔玛村党支部书记格桑卓嘎激动得一夜没有睡好。
之前的几个小时,作为少数民族代表,她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两会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茶话会,并坐在胡锦涛总书记身边。总书记关切地询问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并请她回去后转达对各族群众的问候,祝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上学、看病、就业,房价、菜价、油价,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环境保护……从普通百姓到代表委员,从平常日子到两会期间,从各级党委政府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近年来,对民生的关切无处不在,也一直是两会关注的焦点和政府工作的着力点。
2008年,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那一年的两会提出,要通过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来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此后,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开始加大,保障范围也从低收入困难群众向中等收入群众、进城务工人员延伸。
三年后的2011年,全国新开工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2012年将新开工建设700万套保障房。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5年间将完成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
“保障房建设历程,是民生内涵不断延伸的集中体现,群众看到了政府不断改善民生的决心和未来生活的美好前景。”全国人大代表马元祝说。
重温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个个目标、一项项举措,反映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理念的日渐深化:
——2008年:适应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提出要将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2009年:针对房价日益攀升的新情况,提出利用三年时间解决1000万户居民住房困难问题;
——2010年:中国农民工数量增至1.6亿,为解决好这一群体就业和生活问题,提出要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
——2011年:为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向深入,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经济越是发展,越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的民生观念也必须与时代同行。”全国政协委员王林旭说,透过5次全国两会,看到是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一种与时俱进的民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