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国两会

>>中国在线

>>English

十二五开局成果

中国日报网>2012全国两会>十二五开局成果

从五次全国两会看中国发展进步

2012-03-13
...

展现开放自信的窗口

作为两会亲历者,又是一位新闻人,全国政协委员、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用四个字概括对这五次两会的感受——开放、开明。

他说:“记者人数在增加、提问越来越尖锐,前来听取代表委员意见的部长越来越多,新闻发布会越来越密集。”

他的感受可以具体到本届两会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在人大新闻中心网站上链接各代表团主页,第一次公布政协委员基本情况,第一次免费向媒体提供公共广播电视信号和图片服务……

而这些发生在2008年的第一次,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也已不再新奇。

五年间,两会所有记者会实现了电视直播,向境外记者开放的大会场次大大增加……

五年间,不仅全国两会的许多开放新举措,被国内外参与者看在眼里,各地方两会近年来也有不少创新之举:上海两会在两天内接受了2700份直接来自基层群众的“百姓议案”,江西省开始向社会公布省人大代表联系方式、郑州首次允许市民旁听……

如果把视角放大,便不难找到五年间中国两会越来越透明的“背景墙”。

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理念,体现的是公众的知情权越来越受到重视。

2009年9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制度”。

“最大的变化是,外国记者采访两会更加便捷、快速和开放。”从2003年起就参加两会的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的记者吴牧一说。

近几年,报名采访中国两会的3000多名记者中,境外记者都要占到三分之一。四年前,俄罗斯《专家周刊》把驻香港的办公室迁到了北京。因为,他们觉得“只有深入到内地,才可能更准确、更真实地报道中国”。

细心的人会发现,从2008年两会起,人民大会堂一楼北厅多了一张小小的发言台。这张发言台是两会新闻中心专门为方便记者“捕捉”列席会议的国务院各部委“一把手”而进行的创新之举。

更多的政府官员逐渐意识到,遮遮掩掩的态度往往会使流言蜚语大行其道,公开、透明是赢得民心、赢得公信力的最优选择。

一年一次的两会,不仅是中国感受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全世界也在近距离观察这个国家前进的脉动。

当一些人还在背诵NP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CPPCC(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英文全称时,英语词汇库中已经多了一个叫“Lianghui”的新成员。近几年,它在西方报刊上“露脸”的次数,也逐年递增。

2008年两会期间,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中国要优先解决的问题》的社论中说,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是一个有用的“视窗”,由此可以窥见中国决策者的思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现实的政治制度,是与时俱进、具有发展活力的政治制度,有益于中国稳定和发展。”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罗说。

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姝楠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手机问政

  • 江西南昌139****6883
    翡翠茯苓:我认为应关心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目前中国有七千万空巢老人,但老人有时很难照顾自己的生活,更不用说还要照顾年幼孩子。长期如此也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社会应关注这一现象。
  • 山东聊城1356***6362
    我觉得城市牛皮癣(小广告)其实是个挺严肃的问题,一方面是视觉的污染乃至文物的破坏,另一方面这些地下办证、取公积金、收药等“业务”破坏了社会公信力,甚至影响到我们的国际形象。
  • 河北唐山1503***1455
    希望政府在农村改善农民生活,腾出耕地,开发利用新能源的试点。我建议农民的水电物业及各种管理费能否考虑其耕地收成,取暖洗浴能否就地取材,集中利用秸杆沼气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集中规划耕地和养殖用地,还可以结合科技试点和开发,从多方面为农民增收。
...
...

图说两会

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