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

2012-03-02 08:48:13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哪里是第一个音符的起点?

岳麓山畔,湖南望城。

历史的旋律在这里回响。

穿过一片漂亮的现代住宅区,我们走进简家塘的一座茅屋。

72年前的那个寒冬,当雷锋在这里发出生命的第一声啼哭,便陷入苦难的深渊。

相继失去五位亲人的他,7岁时,已是孤儿。

绝望中的苞蕾,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阳光雨露。

雷锋怒放了!

曾担任过望城县委副书记的85岁的赵阳城,给我们回忆起他第一次见到雷锋的场景——一个16岁的活泼少年,背着行李,蹦蹦跳跳穿过秋天的田野,欢笑着向他走来。

1958年秋天,在县委当交通员的雷锋报名去鞍钢当工人,临行前他想把原名“雷正兴”改为“雷峰”,赵阳城和大伙儿商量:叫“雷锋”更好一些——“到鞍钢打冲锋”。

赵阳城把雷锋送到湘江码头。

湘江北去,少年远足。依依不舍之余,赵阳城久久伫立在江边,望着那远去的背影,他怎会想到,“雷锋”这个名字,将成为一个国家的永恒记忆?!

轻轻翻开雷锋的日记,他的情感思绪触手可及。

——“深夜11点钟了,天突然下起雨来了。建筑焦炉工地上,还散放着7200袋水泥。雨越下越大……我急忙跑到工地,用自己的被子,并脱下了衣服,抢着盖在水泥上……回忆自己为国家、为党做的一点点工作而高兴。”

——“今天我从营口乘火车到兄弟部队作报告,下车时,大北风刺骨地刮,地上盖着一层雪……我见到一位老太太没带手套,两手捂着嘴,口里吹一点热气温手。我立即取下了自己的手套,送给了那位老太太。他老人家望着我,满眼含着热泪,半天说不出话来。一路上,我的手虽冻得像针扎一样,心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

活着,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生命价值。

有人在战场上横扫千军,有人在商业王国中纵横捭阖,有人在科技高峰叱咤风云。

雷锋并没有这样的惊心动魄和波澜壮阔,但他却在一件件小事中,在平凡的道路上,寻找并找到了人生价值目标,以短促而激越的音符,回答了那古老的重大命题——

“人为什么而活着?”

有限与无限,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这三组矛盾,一直困扰着人类。

从这个命题出发,人们寻找的答案各不相同。

雷锋,一个普通的士兵,这样认识有限与无限的问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评价这个普通的士兵:“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

一个普通的士兵以最朴素的认识,以最平凡的行动,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

“把自己当做啄木鸟吧!用辛勤而艰苦的劳动,为万木除病灭害,使树木长得挺拔参天……”他热情讴歌着。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雷锋 人生价值选择 陈光标 精神大厦 雷锋日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精彩热图

围观冰冻5000年木乃伊

雷锋精神 永不褪色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