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呼吁:“学习雷锋好榜样”不应过时
作为中国一个家喻户晓的道德偶像,雷锋与许多符号相连,“雷锋路”、“雷锋小学”、“学雷锋积极分子”、“学雷锋纪念日”、“雷锋日记”、“雷锋名言”、“学习雷锋好榜样”……
在雷锋逝世50周年的时候,在第50个学雷锋纪念日即将来临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疑惑:为什么天天挂在嘴边的“学雷锋”却“越学越远”了呢?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多位学者呼吁:“学习雷锋好榜样”不应过时,社会仍然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宣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他回忆说,他们那一代人大多是读着《雷锋日记》,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中成长起来的,雷锋精神影响过一个时代,影响过一批人。
秦宣表示,今天继续强调学习雷锋,仍要学习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态度,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其根本目的是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作为中国官方树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与助人为乐、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等种种美好品质相连,让3月5日有了一个特别的名称——“学雷锋纪念日”。但随着时代的演变,也诞生了一句顺口溜:“雷锋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
秦宣说,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社会条件发生了很多变化,学雷锋活动并未像以前那么红火,但雷锋精神一直在社会中存在,只是表现形式发生了很多变化。每年发生的那么多感动中国的人和事、全国那么多志愿者,其实都是雷锋精神的体现。
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林泰也认同这一观点。“虽然不再有给人理发、上街扫地这样的传统项目,但是有了路边的义务交通协管员,有了郭明义这样的新时代雷锋”。林泰认为,学雷锋的具体内容也要“与时俱进”。
针对近年来发生的“小悦悦”惨剧、老人摔倒不敢扶等社会现象,林泰则认为,要改变这些怪象,从教育和法治入手,“特别是立法要跟上,从制度上赏罚分明,不让做好事的人受委屈,整个社会风气才能慢慢好起来”。
两位学者都表达了在青少年中弘扬雷锋精神的必要和迫切。秦宣认为,重读《雷锋日记》、建立学雷锋长效机制、开展学雷锋精神先进典型评奖活动仍然需要。但要杜绝过度物质化奖励,“学习雷锋不能带有任何功利色彩”。
林泰建议,鼓励学生多做社会工作,学习美国将服务社会的精神和能力纳入考核学生的标准是不错的选择。
来源:中新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