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繁荣吸引投资 政绩漂亮容易提拔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在局务会议上表示,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坚决惩治和积极预防在统计上弄虚作假是统计系统廉政建设的首要任务。对此,统计专家指出,如果深挖数据造假背后的授意者及获益者就会发现,要想从根本上遏制和杜绝统计数据造假,就必须改革干部选拔评价机制,只有彻底斩断造假背后的利益链,让造假者无利可图,才能还统计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数字出官 官出数字
统计数据造假问题由来已久,比如,地方GDP总和屡超全国数据;“被统计”、“被增长”、“被富裕”等诸多“被”字头话语纷纷出现。光鲜数字的背后,是装扮的繁盛,虚假的红火,既有地区招商引资的利益驱动,也有团体和个人的利益追求。民间流传的一副对联对GDP造假的现象和过程作出了解释:“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横批“数字出官,官出数字”。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金勇进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其实数据造假有其规律性,即:越是强调、越是热点的数据越容易被造假。“强调”本身就是一种唯意志论,如果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经济数据也就容易出问题。GDP数据造假,正是强调经济增长、“唯经济增长”这一政绩观的体现。
实际上,今年国家统计局已经改变过去地方数据层层汇总的方式,推行数据直报,期望从技术手段和方法上提高统计效率和质量,防止数据造假,此举可谓用心良苦。但在此期间,山西河津等地却被曝出地方部门干预企业真实数据上报的事件。媒体调查也发现,不少市、县、区通过成立“统计改革小组”或印发文件的方式,对企业直报数据采取行政干预,甚至实施“数据双轨制”。
金勇进指出,可见,面对当下地方政府深厚的“GDP情结”,统计局的内部管理仍无法抑制地方数据造假的冲动,人手一套软件也不能解决制度设计上的障碍,数据造假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深思。
一味追求“漂亮”政绩单
有人说,统计是“社会的温度计”,是决策者研判形势进行决策的“罗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王二平研究员则形象地把统计比喻成 “号脉”,他对本报记者说:“号脉是为了发现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果号错脉了,结果可想而知。”
金勇进表示,即便数据造假是个别现象,它也会损害政府的整体形象,正如马建堂局长所言“统计的公信力就像层窗户纸,捅破了容易,维护、修复很难。”此外,如果形成了弄虚作假者升迁而老实人吃亏的风气,就会扰乱干部选拔评估的导向和基础,危害很大。
金勇进说:“就统计局本身的工作而言,他们没有造假的动机,我认为最需要追求政绩的是地方乡、县一级的中下层干部,他们最需要一个‘好看的数据’,需要者也就最容易成为授意者及受益者。”正是在追求更“漂亮”政绩单的强烈冲动下,数据弄虚作假才有了现实必要性和可能性。
切断造假背后的利益链
那么,怎么预防数据造假?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统计机构虽然在业务上接受国家的统一领导,但在干部任免、业务经费保障等关键环节还主要接受地方政府管理,地方统计干部的“官帽子”也主要掌握在地方领导手中。在这种体制下,地方政府统计部门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如何更好地为当地党政领导需求服务”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此,王二平表示,从制度设计上看,关键是地方统计机构要实行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独立运作、独立评价、独立报告,从而更加独立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此外,修订后的统计法已于2009年发布,但至今仍有个别基层政府机构置统计法和国家统计制度于不顾,以各种或明或暗的方式,干预企业独立真实上报。分析个中原因,金勇进说:“现在虽然有统计法,但谁来执法,犯了法怎么办,执法的依据是什么,还不清楚,发现错数,不过是再退回去重报,大多还只是停留在说服教育或者通报上,没有足够的惩处力度和威慑力。”
他尖锐指出,其实,统计数据造假并非“工作失误”,数据造假不仅是统计领域的腐败,还是与此利益攸关的社会群体的腐败,因此,对造假者须用重典,加大问责和惩治力度,严惩方有足够的威慑力。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改变干部选拔考核的导向和机制。只有釜底抽薪,切断造假背后的利益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让造假者无利可图,才能彻底消除地方政府干预数据的利益冲动。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于姝楠
相关新闻:
优酷土豆合并满月 股价跌流量降未取得理想效果
早春热销开幕季 终极秒杀纯德国进口流量开关
新iPad 4G上网流量"高不可攀"
今年春运期间 福州空港客流量首次突破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