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全员竞聘”激活基层医改新动力

2012-03-02 13:52:50 来源:新华时政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施全员聘用,引进竞争和绩效考核,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增加了医疗机构活力

记者从黑龙江省医改办获悉,该省新农合实施门诊统筹的县市区比例、实现新农合“一卡通”就医、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例等七项指标均在全国位列前茅。

黑龙江省围绕制度创新,理顺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落实保障机制,特别是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用人机制,激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医改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定编定岗不定人机制创新激活力

“患者得了实惠,我们医务人员也没亏。”看到患者张玉芹日渐健康起来,她的主治医生姚清莲很高兴。在鹤岗市人民医院“领办”的光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们不再有病不治、小病拖成大病。姚清莲自然很宽心。

黑龙江在医改中找到激活“人的体制”这一核心突破口。他们打破传统的基层用人思维,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机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施全员聘用,逐步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新的用人机制打破了过去的人员结构,增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的流动性,优化了人员结构、增强了发展活力。截至2011年8月,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竞聘上岗人员分别占上岗总人数的98.1%、99.6%。

在鹤岗市的萝北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员竞聘制,编制只作为核定补助和聘用人员的依据,以引进竞争和推行考核的方式增加机构活力。竞聘上岗后,乡镇卫生院医务工作者队伍更加年轻化,平均年龄由原来的39.7岁降低到37.3岁,副高级职称占有率由原来的1.8%提高到2.8%,中级职称由原来的41.3%提高到44.4%,职工队伍的总体素质明显提高。

医药分开后,黑龙江省各级政府“财政兜底”,为基层医院诊所建立了稳定的财政补偿机制,对医务人员工资实行托低补助,医务人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普遍实现了与当地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水平的衔接,医务人员的待遇得到了合理的提高。黑龙江省级财政按照乡镇卫生院人均年工资21,688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均年工资30,444元的标准,全省基层医疗机构总费用约为13.86亿元,据此确定了黑龙江省财政保障机制。目前,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资和运行经费分摊责任已经明确,省级财政承担3.51亿元,约占基层支出总费用的25.3%以上。

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黑龙江省初步建立了绩效工资制度。根据国家和省里制定的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各地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做了大胆尝试。东宁县将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提高到了60%,科学合理设定了岗位系数、考核系数,使人员绩效差明显拉开。

医改之后,医生们觉得自己开处方的“压力”小了。鹤岗市光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王大夫说,基本药物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开处方不再怕药贵吓走病人,人均门诊药费从实行零差价前的60元~70元降到现在的10元~20元。药便宜了,医生处方用药就明显好用得多,用药范围也能更广一些,前来就诊的患者也明显增多。

“从医护人员角度看,医改最大的实惠就是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实打实地向一线工作人员倾斜,自己的劳动付出获得了认可。”大庆一所医院的护士王艳说,护士在临床一线,工作相对辛苦。过去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钱,现在只要努力工作,挣上2000元没有问题。而且患者还能通过满意度调查,影响到医护人员收入,这样就促使医护人员提供比过去更好的服务。

基本医保全覆盖患者省钱又省心

“1000多块,小钱儿!”谈起最近一次的住院花费,大庆市红岗区职工李国宝笑着说,“要是没有医保啊,我老李早就变成穷光蛋喽!”

李国宝患心脏病已有20来年了,每年他都得“光顾”医院几次。不久前,他又住进了油田总医院,前后花了8000多元,自己却只掏了1000多元。

李国宝的看病经历,折射黑龙江医改给患者带来的实惠——

医改以来,黑龙江省立足“稳面提标”,初步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李国宝所在的大庆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目前,大庆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标准依然全省领先。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城镇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参保、参合人数分别达到1578万人和1418.8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参合率分别达到98%和98.9%。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支出。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新一轮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基本药物采购价格与上一轮比平均下降43.6%。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同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向下延伸,目前已覆盖6466个村卫生所,覆盖面达到70%。为让患者更多地感受到在基层就医的明显实惠,从2011年5月起,基层医疗机构X线、超声、脑电、心电等4大类27项设备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平均降价幅度达到34%。

同时,黑龙江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力度,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5元,七台河等地提高到了28元。扩大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在做好6项重大、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同时,将儿童保健管理人群从0岁~3岁扩大到0岁~6岁,提高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检查项目服务频次并增加健康教育服务内容,扩大高血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人群。改进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哈尔滨市阿城区采取发放公共卫生服务券等形式,将政府补助直接交给普通群众,扩大了群众选择权,提高了服务质量,有力地提升了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利用效果。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已累计为1921.5万城乡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规范化管理人数达到180.4万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受益人群不断扩大。

功能定位渐清晰诊所条件大改善

“以前我们看病都要到村上的大夫家里去。现在好了,新建的村卫生所环境好,我们老百姓从心里感谢新医改。”贾品超对村卫生所的标准化建设赞不绝口。贾品超是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心乡勇敢村的村民,他所在的县去年共投资284万元,对全县的村卫生所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其中新建10所、改扩建17所。不仅改善了村民就医环境,也方便了村民就近看病。

医改以来,黑龙江省初步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明确功能定位,对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所(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做了清晰的界定。全省共投资近40亿元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其中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已累计完工256个;为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配备了适宜医疗设备。

如果说加强硬件建设是给医院诊所“强筋”的话,那么在人才建设上的努力就是为医院诊所“壮骨”。政府安排专项编制,统一为县级医院招聘本科医学生709名,累计为乡镇卫生院招收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381名,先后对1254名在岗医务人员实施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累计完成基层医务人员在岗培训9万余人次,93所县级医院与30所三级医院、762所乡镇卫生院与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了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在一系列政策促进下,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记者田新元)

点评:长期以来,基层医疗机构受专业人员匮乏和非专业人员过剩的制约,整体医疗水平不高,这是导致老百姓看病难的症结之一。黑龙江省建立的“定岗、定编、不定人”、医务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打破了旧有的人事制度,发挥了改革的激励作用,对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具有积极意义。

医改启动后,原来建立在以药补医机制上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医改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方面减轻老百姓负担,解决其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涉及机制的深层次改革得以在黑龙江省公共卫生领域和基层医疗机构先行一步,值得肯定。(黎明)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医改 全员竞聘 基层医疗机构 患者 乡镇卫生院  

精彩热图

网上雷锋热频出新花样

撒哈拉沙漠奇景“羊上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