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3次个税调整都有物价因素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从1980年出现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民生的不断变化,也经历了不断地调整,近五年时间个人所得税都经历了哪些调整,当时调整的原因又是哪些,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2005年10月27日:免征点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
200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1700亿,其中65%来源于工薪阶层,成为纳税主体。并且对工薪阶层而言,由于收入来源单一、实行代扣代缴制,其完税率最高。相反,高收入者则由于收入来源多源化,享有多源扣除,逃税和漏税现象较多。因此,提高起征点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2007年12月23日:免征点从1600元调整到2000元。
2007年1—1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6%,物价涨幅创下了近10年的新高,下半年CPI已连续4个月超过6%,2007年11月份再创近10年新高至6.9%。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等价格2007年以来累计上涨幅度大多已超过20%,居民收入上涨的速度远远赶不上食品等的涨幅。在这种情况下,调整个人所得税有其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2011年:个税免征额拟从每月2000元上调至3000元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0年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每月1123元,按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1.93人计算,城镇就业者人均负担的消费性支出为每月2167元。2011年按城镇就业者人均负担的消费性支出增长10%测算,约为每月2384元。个人所得税占工薪阶层的比重较高,物价大幅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是推高CPI的首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草案拟将减除费用标准由现行的每月2000元上调至每月3000元,调整后,工薪所得纳税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8%下降到12%左右。
新闻特写:家庭收入逐年涨 个税调整要跟上
刚才我们了解到,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等家庭的年收入主要是集中在4到10万元之间。这次个税调整,对一个家庭的影响会有多大,下面我们就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北京一个普通人家,去看一下他们的缴税账本。
家住北京石景山区的马女士和丈夫都在电力企业工作,从2005年开始,两口子的收入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以马女士为例,2005年,每月收入在2500元上下,2006年达到3000元, 2008年以后收入达到5000多元,丈夫的收入更是节节高,为了理财,从06年开始,马女士养成记账的习惯,小到针头线脑,大到保险买车,一笔笔账都记得清清楚楚,不过,在记账过程中,有笔支出让马女士越来越在意,那就是个税支出越来越大。
北京市民马京环说,08年我交个税2127,09年达到3000多,就是说收入涨了,个税也交的更高了,如果,我和丈夫一起算,个税可达到7八千,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听说个税起征点要调高,马女士算了下,至少自家的个税支出能少一半,喜欢旅游的她准备将这笔钱投入到自己的旅游计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