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活动进校园。
发放防灾减灾宣传单。
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踊跃捐款。
防震演练。
支援兄弟省区抗灾救灾。
全国“防灾减灾日”由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自治区减灾委员会副主任、民政厅厅长吴金亮(左二)视察灾区旱情。
自治区减灾委员会秘书长、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黄志江检查灾情。
第三个“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自治区减灾委员会决定在今年的防灾减灾宣传周(5月9日至15日)期间,倡导全区每个公民开展“四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关于防灾减灾的书籍,观看一部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与他人分享一次避险经历和避险经验,开展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掌握避险自救技能。
与此同时,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也将陆续开展。作为自治区减灾委的成员单位,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协调移动通信、电信、联通等运营商将在全区主要城市发布“防灾减灾”公益短信。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广电局、自治区减灾委办公室组织制作的防灾减灾公益广告将在内蒙古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百姓热线》等栏目将播出反映我区救灾、城乡基层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等方面情况的专题节目。自治区教育厅将在全区中小学校中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主题活动,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部分学校还将组织开展防灾应急演练活动。自治区科技厅、民政厅、国土资源厅、水利厅、农牧业厅、林业厅、地震局、气象局、科协、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将在全区各地社区深入开展防汛抗旱、防风雹、地震灾害防治、防震减灾、防治病虫灾害、森林防火和预防火灾等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教、技能培训和演练活动。自治区减灾委办公室也将在新华网内蒙古频道、内蒙古新闻网、自治区减灾网等主要网站,开设防灾减灾专栏,向公民普及防灾减灾及避灾的知识。据统计第一、二个“防灾减灾日”期间,自治区有关部门及各盟市、旗县共开展各类活动400余次,张贴各类宣传、教育挂图、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多份,使全区近400多万群众受到不同程度的防灾减灾教育,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得到明显加强。此外,自治区教育厅、公安厅、民政厅、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卫生厅、安监局等有关部门将组织开展社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排查治理社区各类建筑和民房、学校、医院、工厂、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公共场所的风险隐患,并及时制定防范处置预案,组织开展治理工作。
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周宣传活动,仅仅是自治区减灾委众多工作的一项。我区地处高原,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春季风大沙多,夏季干旱少雨,秋季雷暴频发,冬季漫长严寒,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全区经常性灾害有干旱、雪灾、沙尘暴、洪涝、冰雹、霜冻、凌汛、地震等,防灾减灾工作任重道远。据统计,仅2010年,全区受灾人口就达910多万,其中紧急转移安置3.56万人,因灾死亡3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786千公顷,成灾面积3128千公顷,绝收面积1299千公顷;因灾死亡大小牲畜11.8万头(只);因灾倒塌房屋5341户、10886间,损坏房屋16612户、43617间,部分农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46.5亿元,其中农牧业经济损失125.7亿元。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区逐步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的组织体系。自治区党委、政府统揽全局,总体指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强调地方灾害管理主体责任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