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5日,温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今后几个月经济工作时强调,要严格财政支出管理,防止“年底突击花钱”。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在依法理财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预算执行进度,坚决防止出现“年终突击花钱”现象。
每年岁末,各级政府是否“突击花了钱”,都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岁末政府多花钱,几成惯例。这对熟悉财政工作的人来说,早已不是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的杨志勇研究员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温家宝总理与谢旭人部长的上述要求,可谓对该“顽症”的一个警示。
中国青年报就此采访了杨志勇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室席月民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翟继光副教授和杨萍副教授4位专家,联合为“年终突击花钱症”把脉开方。
“年终突击花钱”今年仍可能重演
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年终突击花钱”的质疑,是在2009年末急速升温的。当时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支出在前11个月只完成了73.8%,将有近两万亿的巨款,需要在最后1个月花掉。
“两万亿作为绝对数,的确创了纪录。”杨志勇分析指出,“但是从纵向看,近几年的全国预算支出都是‘前低后高’,不独去年专有。”他认为,尽管两万亿这一天文数字的背后,有受去年金融危机下财政收入“前低后高”影响的特殊原因,并且在严格的财政支出制度下,“突击花钱”演变成“突击乱花钱”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预算支出‘前低后高’”现象的持续存在,暴露了我国预算制度的结构性问题。在此背景下,今年“年终突击花钱”仍可能重演。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贾康所长在笔者致电咨询时表示,在岁末一段较集中的时间内,把预算内的钱集中花出去,本身并不违规。但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年终突击花钱”在客观上,为各级政府部门“突击挥霍”留下了缺口。“办事要花钱,花钱的多少往往对应的是办事的多少。12月份花掉两万亿,是否意味着政府一年当中1/4的事是在一个月内完成的?”杨志勇质疑道,“无论如何,一个月也难以办完一季度的事。政府的钱毕竟主要是纳税人的钱,公众对政府可能在岁末‘突击挥霍’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的。”
今年,各级政府部门会再次面临年终“花钱压力”吗?财政部新闻处相关负责人向笔者表示,今年全国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已在财政部主页上公示了。而公示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实际支出为54504.96亿元,占到全年预算支出的64.5%,相比去年同期的59.3%,今年岁末,财政支出的压力要小得多。
“从两个数字的对比来看,‘年终突击花钱’问题在今年年底应该有所改善。”杨志勇认为,由于各级财政部门重视支出预算的执行力度,今年12月的财政支出,想必不会重演去年的惊人数字。
但他同时强调,“年终突击花钱”现象的背后,有着复杂的体制性原因。“而只要这些体制性问题尚未解决,‘年终突击花钱’就不可能根治。”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