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体验
不少新闻发言人深感压力大
新闻发言人是如何履职的?站在部门舆论最前端的新闻发言人,有没有自己的困惑?在记者的调查中,不少发言人坦言“压力大”。
●履职党委新闻发言人:接到许多“无厘头”电话
走马上任一周,深圳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切身体验究竟如何?
接受采访的党委新闻发言人普遍感觉,接听各色各样的电话已成为他们工作的主要内容。市信访局新闻发言人郭宏一天要接听超过10个电话,主要是市民打来反映问题的,“每一条投诉我都用本子记下来,然后去咨询解决方法,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并持续关注每一个问题”。
市委政研室新闻发言人胡恒芳甚至接到过让她“帮忙拓展业务”的市民来电。市直机关工委新闻发言人李清泉接到的主要是推销新闻发言人教材和各种培训班的电话,反映问题的电话反而成为“非主流”。市委党校新闻发言人罗归国也称“接到的主要是推销术和培训班的电话,没有市民咨询”。市委政法委发言人林开榕除了接到推销电话外,还有人打电话来号称在罗湖工地“挖到宝藏”。
政府新闻发言人:
我们应该让社会了解事实
经过一年历练,市政府各部门发言人对新闻发言人制度颇有心得。
交通运输委新闻发言人陈惠港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能乱说话,不能推脱,不能忽悠,只要客观实际地反映情况,百姓一定能理解”。
市场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程学源也认为,新闻发言人的首要工作是“忠于真相,让社会了解事实”。
在新闻发布会上,程学源对记者提问来者不拒,因为“记者问的都是百姓关注的问题,有利于百姓生活的问题都是好问题”。他认为,新闻发言人应该“多看报纸,多看热点新闻”,做好政府和大众之间的“桥梁”,“地下加工厂、黑豆腐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现、查实,就是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爆料的结果,只要媒体提出‘号令’,我们马上行动”。
在新闻发布会之外,政府发言人也经常接受媒体专访,市民也会就关心的问题直接“电话”上门。地税局新闻发言人杨龙今年以来接到咨询物业税、土地征收税的市民电话大约有10个。
●困惑“压力大,挺紧张”
市委政法委新闻发言人林开榕形容自己当新闻发言人是“大姑娘出嫁头一回”,最大的感触就是“时间不够用”。由于密集的电话来访将他的日常工作分割成一个个碎片,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在“接电话的间隙办公”。
市金融办新闻发言人肖志家颇感“压力大、挺紧张”的事就是与记者打交道,“有时自己都没有确切的答案,不说又怕记者写我推脱不答,这时最为难”。
杨龙表示,如果遇到准备范围之外的问题,能当面回答则回答,如确实不能答复则希望媒体能给予时间先整理、思考,“不管怎样都要给记者、群众一个答复”。
市台办新闻发言人崔闽融也坦承,“如何就敏感问题和媒体有效沟通”是当前需要加强学习的环节。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闻发言人李明曾担任杂志主编,较为了解媒体,他建议新闻发言人要注意提高表达能力,改变不好的表达习惯,形成自己的风格。
资深新闻发言人陈惠港在香港受到过凤凰卫视曹景行的点拨,是少有的感到这项工作“没带来什么困惑”的新闻发言人。他的诀窍是:“把民生放在首位,没有私心杂念就能坦然,心态坦然也就没什么困惑了”。
胡恒芳、郭宏也告诉记者,其所在的部门已经就新闻发言人的常识、修养、举止方面对他们进行了专门培训。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