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阿尔村
10时,抵达此行的目的地,阿尔村通村公路施工现场,却不见一个施工人员,一台机器冷落在山间。“施工方说搅拌机坏掉了,三天后才能修好。”负责通村公路的邓邓华报说。
“那就抓紧时间,要不工期又被拖慢了。”胡海运一边说着,脚却不停弯下腰低头查看路面,“用草绳打的确实要比机器压的要防滑得多。”原来,通往阿尔村的村道为8.6公里,越往村子走路越陡,为了保证路面的安全性,在前段坡多路陡的一段,路面全部用草绳打一遍,增强它的防滑性,而后一截地势比较平缓,则改用了机器,加快施工进度。
事实上,为了保证每一条道路的质量,湛江工作组援建的所有道路都加了水稳层,即在泥土的上面增加了一层碎石后再铺水泥,这样的结果每1公里要增加10万元的投资,9个村45公里的通村公路仅此一项就增加了450万元的投资。“1.5亿援建资金,能做的事情不多,所以我们每一个项目都要做精做好。”胡海运对于很多人的疑问都一笑置之。
正说着,一辆黄色QQ车开了过来,阿尔村村支部书记王学林一行来汇报工作来了,问阿尔村正在修建的传习所能否增加上天台的楼梯,这样以后插个红旗呀什么方便些?
“原来的设计图没有楼梯吗?”胡海运语气平和地询问,得知设计单位考虑不周,他叫邓邓华电话给设计单位更改一下图纸,见到胡海运如此利索就解决,原本有些紧绷的脸忽然就轻松了下来,开始拉起家常来。“这条路修好了,阿尔村的旅游就指日可待了。”看着这条即将完工的通村路,这位有几分年轻的书记显得有些兴奋。
书记的兴奋是有缘由的。据龙溪乡副乡长苏伦树回忆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按照惯例,无论是国家出资还是援建,通村公路一律修到村委会所在的地方即可。“可是胡市长说,既然要打造旅游,阿尔村的原始森林是旅游的最后一站,如果路只修到村委会的巴多组,离原始森林入口处还有7公里,旅游走路过去人都疲了,还游什么呀?”其结果是路的历程由8.6公里增加到近16公里,大大延长了一倍,修路的资金也翻了一番,资金也相应了做了调整。“我们必须先保证旅游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没有路就什么都做不了。”胡海运对于这样的表扬一语带过,继续和书记一行拉家常:“你们的甜脆李怎么样了。”
“好得很,今天雨水充足,成活率好高的。”说起这个,阿尔村的会计杨波显得有几分激动。“这都谢谢胡市长他们,是他们为我们山里的百姓想得长远,考虑的周到。”
杨波的记忆被追溯到2008年的9月份,胡海运刚到龙溪乡到9个村18个组走访乡情,彼时阿尔村的道路尚且不通,只能步行前往到原始森林,十几公里的山路必须一天达到,胡海运和他们几个村干部硬是一口气走了上去,“走了一天的山路,脚程一点都不我们差,心里就想,这个干部就是来干事的。”
这是胡海运留给阿尔村干部的第一印象,此后的两年胡海运每个月至少都要到阿尔村去两次,考察阿尔村的可塑性,甜脆李便在这个思索中冒了出来。“胡市长说,老是种洋芋是不行的,富不起来的,一定要种经济作物,阿尔海拔高可以走季节差,人家的水果下市了我们就上。”目前,阿尔村在种植蔬菜的地里间种了400亩的甜脆李,长势良好。“9月份李子成熟了,路也修好了,一定是丰收的季节。”这条路月底就能完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