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09全国“两会” > 代表委员之声

濮存昕:“庙堂文化”和“草根文化”和谐共生

2009-03-10 14:38

“庙堂文化和草根文化没有冲突,各有受众群体,应该有自由成长的土壤。”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9日在委员驻地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政协文艺界别小组讨论会间歇,濮存昕委员和新华社记者席地而坐,聊起了中国文艺界的现状种种。

“自由的空气、纯净的水、充足的阳光,才能成长出健康的文化。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为文化发展酝酿好的氛围,让艺术创作自由发展,自然调整。”他不认为文化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

“文化的功能,一方面当以深远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影响世人;另一方面,也可以舒缓人们的精神压力。”濮存昕说,庙堂文化有高雅,也有孤独;草根文化有通俗,也有热烈。“应当给它们自由的土壤和空间,让它们和谐共生。不能轻易地否定或简单抹杀”。

“我钟爱戏剧,虽然它的受众面不如电影或者电视,但当我用心、用个性、用生命向受众表露自己戏剧艺术的时候,收获的不仅仅是外在的认可,更是内心的升华。”濮存昕说。

谈及文化的创新,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光,都知道光在哪里。每一次的演出,我都从社会角度重新认识戏,总会有客观上的创新。但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能有说教、强迫的味道在里面。”

他认为,文化除了创新,也应该有传承,“当代表演艺术家,应该认真琢磨老一代艺术家留下来的精湛表演艺术,用作品去影响下一代。”

前段时间,濮存昕因为剧本的问题拒演孔子。他说,孔子是一代精神领袖,对他的演绎,不仅要注重灵魂和精神层面的塑造,还要注意对一代人的影响,而不是盲目追求刺激观众的眼球。

在电影《鲁迅》中,濮存昕塑造了温和而抒情的鲁迅。他读懂了他。“他在那个时代是觉得没有希望,前途渺茫的;他又知道一定是有前途的,一定会有光明的。他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这叫高树悲风。”

濮存昕目前的状态是享受艺术,感知人生。成功塑造了李白、哈姆雷特等重要角色的他,在舞台上用心动情地演绎角色,在社会上用行动帮助他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他,是艾滋病宣传大使、禁毒形象大使、义务献血大使。

“名可名,非常名。”濮存昕神态淡定,“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不是为名,我不用担心没人接班,不用担心没人看戏。不过,戏剧发展空间的拓展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目前在中国,唯独北京、上海做得比较好。”

濮存昕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5项提案。“5份提案,分别涉及推动建立全国少儿大病医疗保障体系、节能减排与水环境保护、禁烟控烟、加快垃圾分类等。他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充分听取意见,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以前,濮存昕曾提交过“在公共场合推广预防艾滋病的公益宣传广告”的提案,而今,艾滋病防治广告出现在各类媒介和公共场所。

“知天命后,内敛的锋利与柔韧,游刃有余的表达。”林兆华导演这样评价现在的濮存昕。

编辑:富文佳 来源:新华社

 
图说两会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