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德媒:在中国寻找罗马人后代

2013-05-27 16:37:14 来源:新华国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没法证实也没法推翻”

“证据”,吴叶(音)边说边挠头。他是兰州大学的遗传学教授。2004年和2005年,他和同事化验了该地区87名相貌特异的男子的血液。87人中有5人有西方祖先。“地方政府无论如何都要我们证实他们的理论。但我们的研究没法证实这个理论,但也没法推翻它。”

“证据”,陈文江边说边笑。他是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两千年是很长时间,没多少东西能留下来。”陈文江说,人们不能寄希望于基因研究。“没有罗马军团士兵DNA的比较样本。古罗马是多民族帝国,军团士兵来自中东和欧洲所有地区。现代罗马人的DNA没法用来比较。”

“业余罗马人”盼转“全职”

而在罗马城的建筑工地上,扬声器播放着佛教歌曲。和尚们双手合十致意。穿着僧袍的施工负责人展开了施工平面图。上面画着巴黎凯旋门的复制品,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复制品,还有长城的复制品。长城之内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复制品。最后,在图纸的正中央,是一个巨大罗马神庙的穹顶。“我们称之为‘万神殿’”,施工负责人说,“里面有雕像,比如恺撒和克拉苏的,虽然严格说来他们不是神”。施工负责人说,那边是修建豪华宾馆的地方。“也许最后我们得把骊靬村也拆掉。”

不远的地方站着38岁的孙捷军(音)和其他“业余罗马人”。孙身披铠甲,顶着饰有羽毛束的头盔,斗篷随风飘摆。他挥舞木剑,然后迅速将剑停在胸前。“这套动作是不久前一个演员教我们的。”不识字的农民孙捷军曾用大半生的时间来让自己看上去和别人一样,但徒劳一场。他曾将自己的金发染成黑色,但这样一来蓝眼睛就更醒目了。他说话很轻,但只要他张嘴说话,周围就会有人说“那个外国人中国话讲得真好”。现在孙不再染黑头发,因为他是业余罗马人了。地方政府为此每月付给他800元,但因为这些钱不够生活,他仍然去工地干活。孙希望罗马城不久就开张营业,到时他也许可以在那儿当导游,或者受雇成为“全职罗马人”。

孙现在下班了,他要回到自己的村子。他到这里来只是为了工作。“因为在骊靬没有这么像罗马人的人。”

(来源:新华国际 编辑:欧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编辑:中文国际实习3 标签: 罗马士兵 罗马军团 中国传统建筑 证据 罗马城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