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专题>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改革发展
抢抓文化建设重大机遇期实现云南文化跨越式发展
2011-09-28 16:20:31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一)转变观念,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在今后前进道路上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障和改善民生”四大任务。李长春同志在吉林调研时强调,一定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刻认识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责任,深刻认识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面对中央领导对文化建设的新观点、新要求、新任务,面对云南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总结经验,更新观念,按照“站在全局看文化,围绕中心谋文化,服务社会抓文化,以民为本惠文化,融入市场活文化”的思路,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和文化价值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实现新跨越。

把文化建设摆到“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来谋划。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大文化的发展新理念,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全省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创造财富的优势,培育新兴战略支柱产业;深入开展和谐文化建设,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把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文化发展的一条主线。在新的形势下,文化的地位、功能、作用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基础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面,首先要加快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二)改革创新,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文化发展的生机活力

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结合云南文化建设实际,进行大胆实践和积极探索,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文化发展的生机活力。

公益性文化单位着力抓好“三项制度”改革。通过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领导干部定期聘任制、全员聘用制、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服务标准公示制、职称评聘分开制、法人代表奖励制、文化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制等制度,着力解决定位不清、任务不明、活力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建设覆盖全省城乡的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有力的保障。

经营性文化单位着力抓好“转企改制”改革。抓好“改制”,重塑主体,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或民营文化企业;抓好“转企”,培育主体,将一批具有市场潜力和消费空间的艺术院团进行转企,稳步走向市场;抓好“新建”,壮大主体,组建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

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建立“三能”机制。围绕“出精英、出精神、出精品”,积极探索“人员能进能出、领导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长效机制。实行剧本向全国公开招标,激活创作人才;实行公开“双聘”领导班子成员,激活管理人才;实行角色竞争制,激活演艺人才;实行评聘分开,激活专业技术人才。

(三)立足省情,以有力的举措和保障推动云南“桥头堡”文化建设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为我省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云南将以新的文化视角,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公益性、产业性和民族性,突出优势,明确重点,以有力的举措和保障推动“桥头堡”文化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加强对文化改革发展的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长担任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省委宣传部长、副省长任副组长,各州市按省里的做法,调整充实文化产业发展领导机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多渠道增加文化建设投入,为文化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十二五”期间,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目前的2500万元增加到1亿元,文化事业建设费由4500万元增加到8000万元,同时设立10亿元规模的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各州市也设立相应的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和文化事业建设费,对文化投入的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同时,加强银企对接,落实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加大金融业对云南文化企业的服务力度。

抓好“六个一批”工作,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一是加快建设一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建设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加快城乡公共文化工程项目建设;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力度;抓好公共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二是培育壮大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抓住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发展云南文化产业,提高文化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着力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集中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壮大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三是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特色文化产品。抓住我省影视、音乐、舞蹈等优势领域,精心策划、精心创作,大力实施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带动云南文化“走出去”。大力推出影视产品,持续打造演艺产品,塑造新时期云南文化品牌。四是着力推进一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培育一大批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五是精心策划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围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示云南文化魅力这个主题,精心组织策划一批集地域性、参与性、互动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六是积极推进一批对外文化交流合作项目。充分利用我省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融、商缘相通的优势特点,探索文化产品进出口新机制,大力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文化合作交流窗口。

(四)乘势而上,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实现云南文化跨越式发展

今年是本世纪第二个10年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又是中央正式实施“桥头堡”战略的第一年,云南要抓住这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发挥文化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实现新跨越。

我们要全面实施推进云南文化建设的各项规划和方案,通过“十二五”的努力,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艺术创作生产全面繁荣发展,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产业振兴发展,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基本建立起以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监管体系,文化市场更加繁荣;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取得新突破,云南作为中国面向西南文化交流合作中心的地位得到确立;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培养出一批文化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文化科技的专业带头人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在文化经费投入、艺术精品创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场馆、文化产业增加值、对外文化交流数量、文化艺术人才等方面,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云南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在“两强一堡”建设中作用日益凸显。

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云南文化跨越式发展定能迈出更加扎实有力的步伐,为振兴中华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邓京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28日)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三次会议研究决定,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 详细

各地新闻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详细
点击排行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举行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