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军民共建固边关—走进吉林边陲朝鲜族防川村

2012-09-18 09:37:45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军民共建固边关—走进吉林边陲朝鲜族防川村
 
防川哨所边防战士执行巡逻任务 秦仲维摄

军民共建固边关—走进吉林边陲朝鲜族防川村

中国日报记者采访防川村村长黄武吉

中国日报 记者 秦仲维 通讯员 乔振友 阎江华对本文亦有贡献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曾几何时,北宋范仲淹的《渔家傲》一度代表了人们对于边地风光的想象。可当记者于金秋时节走进位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边陲山村防川村时,所见所闻却颠覆了以往关于边疆闭塞荒凉的描述。

从边界小城珲春向东,驱车沿着图们江方向行驶60多公里,就来到了面积1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仅5米的吉林省最低点——防川村。一排排别具朝鲜民族风格的小别墅整齐排列,家家门前的小院都种有各种绿植。清澈的河水穿村而过,村里整齐的马路旁边设有太阳能路灯,垃圾箱和健身器材也一应俱全。中午时分,烈日当头,村民大都在屋内休息,但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和孩子的嬉闹声,让人感受到边塞村落所独有的安宁与和谐。

位于中国版图“鸡嘴”处的防川,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东与俄罗斯毗邻,南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小小防川村素有“一眼望三国,犬吠惊三疆”之誉。

据村长黄武吉向记者介绍,过去地处三国交界处的防川是封闭的陆地边陲,因炮火战乱,这里一度成了“陆地孤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十几户居住在珲春的朝鲜族村民响应号召集体迁到防川,小小村落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但山村真正走上富裕之路和防川开始驻军紧密相关。自1972年起,防川有了驻军,村党支部与驻守在防川的边防某团一连党支部共同建立了“两个民族一家亲、两个支部一堂课、两条战线一盘棋”的军民关系。两个支部通过实施“连帮村”规划,充分利用图们江下游盛产大马哈鱼、滩头鱼、梭鱼等丰富水产,定期组织村民下江捕捞,划片水产养殖区,每户村民年增收3万元,一改过去“靠山吃山”、采集野菜为主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单一收入来源。

编辑: 吕冰 标签: 边防 陆地孤岛 军民鱼水情 防川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让人哭笑不得的巧合瞬间

广西现六角恐龙 极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