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姚班”十年:一场精英教育秀

2015-03-02 09:08: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2005年,姚期智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职,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在清华开始了精英教育实验。在姚期智看来,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对本科生来说很重要;融入到一个科研团队,感受团结协作的科研文化同样很重要。
 

  原标题:“姚班”十年:一场精英教育秀

  “姚班”十年:一场精英教育秀

  “清华有许多很好的学生。有一些是中国典型的好学生,每科都力争第一,但也有一些学生希望在大学里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我希望清华的环境能让大家没有那么多压力,而是能感受到学习、研究过程中的挑战与突破,以及由此带来的幸福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世界最顶尖的年轻人,不管他们将来是做学问还是去创业。”

  ■本报记者 储召生 通讯员 高原 赵姝婧

  能考入清华的学生,应该是人中翘楚了。清华的本科教育,理所当然也应是精英教育吧?如此推论,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却并不认同。

  2005年,姚期智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职,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在清华开始了精英教育实验。这个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也被外界称为“姚班”。10年间,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真的从这里迈向世界学术舞台。

  姚期智心目中的精英教育长啥样?

  大师上课也要精心策划

  “校内二次招生,全英文授课,全英文交流。没有国界,没有教材,没有拘束,甚至没有台上台下、课上课下的分明界限……”

  姚期智此前“走过”许多赫赫有名的大学——哈佛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当他决定在清华培养世界一流的本科生时,心中想的便是那些世界一流大学课堂的画面。

  姚期智主讲的“理论计算机科学”,是一门面向本科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每年开课,他都会极为认真地梳理教学思路,每一节都精心策划。这门课他一讲就是8年,直至逐渐找到合适的年轻教师才把接力棒传下去。其间他还担任“计算机入门”、“计算机应用数学”、“量子信息”等多门课的任课教师。“姚班”学生大都在低年级聆听过姚期智的课,并在短短的一两个学期内,受其影响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王君行,计算机科学实验班2010级本科生,本科二年级就发表了第一篇全英文学术论文。而论文的灵感,正源自姚期智课上的一次“随意发挥”。

  当时,姚期智在课上介绍了著名的“拜占庭将军问题”,并将这与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保障问题相联系,希望同学们提出解决方案。这些本科一年级同学也毫不示弱,像往常一样自发组成小组展开讨论。一小节课后,姚期智请几个认为已找到答案的小组进行演示。有趣的是,每当一组演示时,其他小组就会直接指出其中的不足和错误。

  台上台下的讨论十分热烈,看到时机成熟,姚期智便起身准备宣布标准的解决方法。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王君行站了起来,打断他说:“我还有一个方案!”

  王君行走上讲台,起笔写了四五行看起来非常简单的算法。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姚期智后来回忆说,当王君行写出那几行算法时,他思考了几分钟,突然意识到眼前的这位一年级学生真的解决了一个困扰学术界30年的问题。

  姚期智建议王君行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此后数月,姚期智及夫人储枫教授协助他修改论文,并就投稿期刊提出建议。2011年,王君行读大二时,这篇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组合最优化学报》(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上。

  让学生体会“挑战的幸福”

  “在这里要上的课内容不多,但听起来解渴。”施天麟大一时选修了姚期智的课,这让平时上其他课觉得“吃不饱”的他,毅然决定转到“姚班”。

  在解放总学分的同时,“姚班”提高了每门课的难度。有时一次课堂作业,学生就需要花二三十个小时,而且还有可能找不到理想答案。这给了许多像施天麟一样喜欢科研探索的学生充足的“挑战感”,也激励他们把有限时间投入到对知识深层的理解中,进而做出一些创新性的工作。

  2013级本科生范浩强也对课上“不断升级”的难度记忆犹新。他们虽然只是本科低年级学生,却不像一般计算机系学生从基础编码学起,而是被“假设”已经掌握了这些基础内容,课程更加偏重深层次的理论计算的分析和架构。这些被学生们戏称为“虐心”的课程,却也让他们欲罢不能,听起课来十分“过瘾”。

  范浩强把在“姚班”听课比喻为“盖大楼”。“原本预想听完一门课,自己的思维会从‘一层’升至‘五层’,这已经很刺激了,但没有想到,老师直接从‘六层’讲起!”这种高强度的授课方式,给课上、课下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一开始很多同学不适应,但渐渐地,他们发现自己居然可以做得到!这种“重新发现自我”的惊喜和肯定,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潜力,很多同学甚至不满足于课上所学,主动联系老师找选题、做研究。

  范浩强还注意到,大家在意的不再是纯粹的考试和高分,羡慕的不是满分“学霸”,而是心中怀揣的那个高远的科研梦想——立志要做出世界最顶尖的科研成果。这也正是姚期智创立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时的初衷。

  “清华有许多很好的学生。有一些是中国典型的好学生,每科都力争第一,但也有一些学生希望在大学里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我希望清华的环境能让大家没有那么多压力,而是能感受到学习、研究过程中的挑战与突破,以及由此带来的幸福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世界最顶尖的年轻人,不管他们将来是做学问还是去创业。”姚期智说。

  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

  许多人认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中国的差距主要在博士生教育;换句话说,本科生教育中国也是一流的。姚期智刚到清华时,原本也是计划构建一个培养博士生的良好机制。随后他改变了计划,萌生了精英教育要从本科生抓起的想法。

  姚期智认为,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国内比较重视计算机工程方面的学习,要想真正有所突破,要能与世界一流的本科生教育媲美,不仅需要国际化,而且要富有挑战性。姚期智从根处解决问题的想法,得到清华校方的大力支持。

  10年来,姚期智带领清华同行重构了计算机本科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注重理论基础,全面覆盖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又突出计算机科学与物理学、数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在姚期智的邀请下,图灵奖、奈望林纳奖、哥德尔奖获得者等顶尖学者、大师相继走进清华的课堂,他们精辟的见解、严密的逻辑、深湛的哲理,以及演算和推导过程中像棋坛高手般走出的奇着、怪着,常常引得同学们屏息关注,热烈讨论。

  施天麟2013年到麻省理工学院交流学习,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平时上课学习的方式,原来可以和世界一流大学“无缝衔接”。施天麟性格偏内向,但他在“姚班”却非常享受和同学们思想交锋的过程。清华学堂的讨论间,成为施天麟们相约看书、交流的好地方。“国外的学生非常热衷于讨论问题、发表看法,很多国内去的同学往往会比较羞涩,不过我们班的同学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不仅如此,从“姚班”走出去参与联合培养、出席国际会议和出访交流的学生,截至2014年年底已近450人次。此外还有20余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加州大学等学校的学生来访,和“姚班”学生们一起学习提高。这种国际化的、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在姚期智看来,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条件。

  团队协作的科研文化

  姚期智鼓励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参与科研。在“姚班”,本科生从不缺乏接触科研的机会,首次接触可以从一门课开始,或是一个已知的项目。姚期智把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形象地比喻为“超级百货商场”,老师们的研究工作是“商品”,学生们可以根据兴趣“选购”。

  上文提到的王君行,大二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后,便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科研之路。3年后,他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本科阶段获得ACM计算经济学国际学术大会最佳学生论文奖的人。如今,被姚期智亲切地称为“聪明的小鬼”的他,已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姚期智看来,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对本科生来说很重要;融入到一个科研团队,感受团结协作的科研文化同样很重要。。

  而计算机学科未来的远景,恰恰孕育在它“初生”时的自然属性——交叉之中。如何在清华建立一个学科交叉、本科生参与的研究环境?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姚期智亲眼见证了中国在世界微电子领域竞争中的“错过”,他意识到未来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将成为新的发展点,中国必须得跟上。而量子计算除了需要理论计算机专家外,同样也需要懂量子计算的物理学家。于是,姚期智想到了段路明。

  段路明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2010年10月,段路明在密歇根大学正准备给学生上课,突然间身边的电话响了,电话那头居然是姚期智本人。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星期后,姚期智专程飞到密歇根大学与他会面。两个月后,段路明加盟清华。2014年10月,段路明研究组首次在常温固态系统中实现了抗噪的几何量子计算,该成果是量子计算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上。论文第一作者祖充是交叉信息研究院在读博士生,共同完成文章的还有两名本科生。

  “清华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姚先生以他的威望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资源,这里的研究环境比许多国外的研究机构更有弹性和空间。我们感受到姚先生的信任,同时更加敬佩他对科学研究前瞻的判断和独到眼光。”段路明说。

  截至2014年12月,“姚班”学生本科期间共发表论文110篇,其中以学生为论文通讯作者或主要完成人的共84篇。即使在国外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也很少能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更少有学生会有完整的科研经验,但在“姚班”,几乎1/3的本科生都有“科研成就”。

  “这里拥有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优秀的本科教育。”图灵奖得主、美国康奈尔大学约翰·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教授说。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