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过去的年味 如何拜年与回娘家该注意什么

2015-02-22 08:35:07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初一开始,家长们就要拎着糕点匣、水果篮、给老人的好酒、给孩子的花炮,带着小辈儿们出门去拜年了。 《增补燕京乡土记》中记载着北京拜年的老规矩:年初一本家同宗拜年,初二至亲姥姥舅舅家,初三之后给老师、同学、同寅友朋拜年。
 

  初一开始,家长们就要拎着糕点匣、水果篮、给老人的好酒、给孩子的花炮,带着小辈儿们出门去拜年了。

  亲戚、朋友、尊长均在谒见之列,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

  《增补燕京乡土记》中记载着北京拜年的老规矩:年初一本家同宗拜年,初二至亲姥姥舅舅家,初三之后给老师、同学、同寅友朋拜年。金受申的《老北京的生活》中写道:“北京拜年,只要长辈或平辈年长的,都要三叩头。旗人叩头前后不作揖,汉人叩头前后全要作揖的。”左邻右舍的街坊,见面彼此一抱拳说一声:“恭喜发财”、“一顺百顺”,也算拜年了。

  拜年手势自古男女有别。男子作揖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是攻击手,要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不抱拳,只压手。这和中国自古“男左女右”的传统一脉相承。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这可以算作贺年片的鼻祖吧。

  大年初二回娘家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一个老传统,嫁出门去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过年,看望家中的爹娘。女儿回娘家,要备办好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给邻里乡亲。但是姑娘回娘家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只能吃中午饭,晚饭前需要再赶回婆家。

  按老礼儿,正月初二还是祭财神的日子,为取新年进宝得财之意。初二当天早晨的家宴必须有馄饨,也叫“元宝汤”。因为馄饨的形状像元宝。吃馄饨就是招财进宝,取财源如汤水滚滚而来的意思。(赵婷)

  拜年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更广泛地拜亲。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初一这一天,是儿童的欢场。一早起来,他们的第一等要事,是要依次到老人们的房中去,给老人们拜年。进入老人的房中,道一声“给您老拜年了”,便咕咚跪下去,一丝不苟地磕几个响头。炕上的老人早已满眶泪水,速疾地挪下来,把童子扶起,且从灶洞里抓两把热热的糖炒栗子,将稚童的希望装充盈。童子便偎进老人的怀中,热热地叫几声,撒一些个娇嗲,惹老人咯咯地乐起来,童子一般痴。当然,殷实一些的老人,会给童子塞上一个红包,让他们知道,真挚的感情也不是虚的,也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但孩子们却怯于把红包装进兜里,便始终把红包捏在手里,归家之后,交给父母,让父母知道,哪位长辈稀罕自己,日后要额外敬重的。儿童的拜年,还让长辈们知道轻重,更庄重地为人。去年初一早晨,儿子儿媳、侄子侄媳推门而入,双双给我揖拜,让我突然觉得,儿女们真是大了,自己也真是老了,已没有资格轻狂任性,应该收束心性,端正为人,认真做事,不令其耻。所以年后一上班,我就对同事们说,都说仓廪实而知廉耻,其实儿女立,方知周正。

  除夕夜,乡下人要“守岁”,即彻夜不眠,但即便是特别困倦,初一的早晨也要早早地包饺子,早早地吃下,然后把卫生打扫干净。在当庭里支起八仙桌,放好茶具,摆好花生、瓜子和糖(俗称“嚼口”),静等拜年的上门。几乎是与升起的日头相伴,邻人们来了,也不敲门,推门而入,进门就双手抱拳,大喊:“恭喜发财,拜年拜年!”主人赶紧请人家坐下,殷勤地倒茶,递烟。茶没喝几口,第二拨拜年的人就又到了。前边的人赶紧让座,抓一把“嚼口”,起身走了。整个初一的早晨,拜年的人像走马灯一样,络绎不绝。这样的光景,让主人大喜,觉得自己人缘好,生活会兴旺。由于喜在喜中,便胸襟大开,想包容所有人。于是就走出门去,主动到有宿怨的人家去拜年。也是推门就进,郑重地给人家贺新春,让那家人大吃一惊,慌忙给你让座,口中呢喃:“这可怎么好,这可怎么好!”便随口接到:“这日子就是往好里过的,最怕斤斤计较。”“就是,就是!”两家人瞬间就释怀,代以谈笑风生,好像既往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现在想来,这拜年的风俗真是好,它表面好像是文化传统,其实是心灵的适时沟通,既浓厚了家人的亲情,也和谐了邻里关系,一个“拜”字,让每个人的心里都大见天光。喜着,也透亮着。

  到了初二,天一放亮,乡下的父母就开始翻腾家里的储藏,挑几样拿得出手的东西,嘱咐儿子与儿媳:“别磨蹭了,赶紧去拜亲家。”依习俗,初二是媳妇省娘家的正日子,女婿要格外重视。即便是家境再差,也要倾其所有。“倾其所有”不属于物质,而属于人格和感情,让岳父母感到,女婿对女儿是稀罕的,公婆对女儿也是器重的。他们会真诚地叮嘱女儿,你要好好孝敬公婆,你要好好侍奉男人。所以,大凡夫妻感情好的,准是初二那天小两口及时地出现在岳父母的期待之中的。这里有属于人伦的道理,双方的父母都是父母,感情不能偏颇,一旦偏颇,就是歧视,就是离心离德。知道其中的道理,我特别重视儿媳这一天的回拜,考虑到小儿女的收入水平,每次都是我亲自到商场去,掏钱给他们置办礼物。礼物还得贵重,让儿子、儿媳感到,“态度”不是小事,它代表着情感的重量。当了公爹之后,我特别喜欢中国万千民歌中的一首,即《回娘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因为还没有这个胖娃娃,所以我对生活,充满了幸福的期待。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