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0日电(记者刘奕湛、施雨岑)“现在的年轻教师,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接近学生……”从教50年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感慨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主动接近他们,跟他们摸爬滚打在一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
如何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影响学生,在林崇德看来,作为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爱岗敬业是基本,关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是不可或缺的条件。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信仰、理想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定基石。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政治思想状况主体是良好的,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部分教师当中还存在各种思想政治问题和薄弱环节。”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说,要严把教师考核聘用政治关,在源头上和过程中加强管理,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可靠、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观点正确的教师队伍,从而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坦陈:“有一支对马克思主义真信、真懂、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确保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要求,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保证。”
对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不深,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够,在课堂上就无法将内容讲活、讲深、讲透,也就不能吸引学生。不可否认,在一段时期内,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未能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杨晓慧认为,需要我们全面改革思政课教学方法,主要是既要研究学生,又要吃透教材,真正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综合采用理论互动式、情境体验式、内容讲授式和典型案例式等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师的“教法”,努力丰富学生的“学法”。
“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构建主辅相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李守信说,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开设一系列内容相关的全校性任选课程。这些课程,作为主干课程的延伸和拓展,深化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目前,总体上看,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持基本认同态度,但还有少数大学生认识上存有偏见。杨晓慧说,在面向全国部分高校开展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普遍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认为课程内容比形式重要,教师比方法重要,过程比考核重要,师生互动比教师灌输重要。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高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说,教师既是学生的学问之师,更是品行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事业和人生选择。积极探索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有效方式,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着力提升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面对当前师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倾向,高校要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政工作。”李守信说,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内容和形式上体现时代特色,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让师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