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王梦恕:年轻人必须沉下心去“做”蛋糕

2015-01-19 07:3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诸葛亚寒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出身于铁路职工家庭,在铁路边长大的王梦恕对铁路有着很深的感情。但冲着“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的要求,王梦恕为了用所学知识改变落后的隧道施工办法,他主动要求到工地去参与建设。
 

  出身于铁路职工家庭,在铁路边长大的王梦恕对铁路有着很深的感情。小时候,当看到外国人在“争”修中国铁路时,他就意识到:中国的铁路必须中国人建。

  作为我国著名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王梦恕一生有两个心愿:一是我国铁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二是我国隧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为了这两个心愿,从事铁路和隧道工作40多年来,他历经了无数次人生抉择。尽管每一次都饱受“冷眼”,但最终都能用实践加以证明。“祖国急需的,就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自始至终,他都把复杂的人生选择用简单的“国家需要”作为衡量标准。

  前不久,在由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梦·谁的青春不奋斗”2014年度助学·筑梦·铸人活动主题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向北京科技大学的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如何将个人选择与祖国需要紧密结合的人生经历。

  在唐山铁道学院桥隧系念书时,我国的桥梁专业大有名气,而隧道专业遭受冷落。王梦恕在五年制大学读到第四年时,令人“惊奇”地选择了既没有形象美也缺少知名度的隧道与地下铁道工程专业。他认为,落后于国外水平的中国隧道最需要发展,“正因为研究的人太少,所以国家需要、职工需要、铁路发展更需要”。

  大学毕业时,王梦恕面临着人生的第二次抉择。如果选择留校任教,他会过上“相对舒服、待遇不错”的生活。

  但冲着“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的要求,王梦恕为了用所学知识改变落后的隧道施工办法,他主动要求到工地去参与建设。

  “隧道是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停留在理论研究、计算分析的层面,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和改变实际问题的,必须有高层次的人才深入到第一线去,才能结合实际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实现重大突破。”王梦恕说。

  “我感觉你们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比我们差远了。”对于青年一代,王梦恕毫不讳言他的担忧。他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创新的标准,“翻网、翻计算机,那都是被别人吃过的剩菜剩饭,论文能写出好东西吗?”

  “在工程实践中思考”是王梦恕一直坚持的理念。他参与了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工程“北京地铁一线”的建设,还承担了具有国外先进水平的我国第一次盾构大型工艺模拟受力试验……他坚信,在实践中能找到很多在书中找不到的答案。

  在王梦恕眼里,真正决心做事业的人,才能够做大事,而且每个人都得在最需要自己的位置上做最需要的事。“如果大家都冲着分蛋糕、管理蛋糕去了,那谁来做蛋糕?”他认为,国家富强需要青年一代,年轻人必须沉下心去“做”蛋糕,而非考虑如何“分”蛋糕。

  此前,他也曾面临过管理蛋糕和做蛋糕的抉择。“文革”结束后,国家开始筹备成都局科研所。当时科研所所长已有60多岁,科研所已经作好了让王梦恕接班的准备。然而,那时又赶上了国家修建抗原子弹隧道,在成都局不愿意“放人”的情况下,王梦恕又执着地投入到隧道工程中。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名利如何丰厚,“国家需要”成了王梦恕人生选择的唯一标准。他用“忠孝仁义做人,求真务实做事”要求自己和青年一代,他相信,记住这句话,一辈子便没有干不成的事。(实习生 谢婷婷 本报记者 诸葛亚寒)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