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
打开湖南地图,湘江自南向北,一路流淌。行至株洲,向西拐了一个弯,尔后继续蜿蜒北上。这一弯,弯出了一个湘潭,也弯出了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绿心”。
之所以称之为“绿心”,源于这块面积约5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包含了石燕湖森林公园等9个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成为3市名副其实的绿色“心脏”。
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生态优势,使“绿心”一开始便成为长株潭区域协调的焦点,更是利益与矛盾集中的难点。为 “‘绿心’制定高标准编制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迫在眉睫。”省长株潭两型办规划局副局长、高级规划师卢庆沙说。
从去年11月设重奖,面向全球征集规划方案,到今年4月邀请国内规划、生态、环保、交通等各方专家对公开征集的7个《规划》方案进行评审,再到9月份组织专家集体评审,“绿心”的规划按国际咨询、国际论证、国际招标、国际设计等高标准进行,力求达到国际一流效果。
9月底,《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通过省内外知名专家评审,绿心被定位为长株潭公共生态服务客厅、城市群生活空间建设样板、国家两型社区建设示范区。
绿心的规划,是湘江生态经济建设规划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已经制定的《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2003-2020)》,抑或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还是正在制定的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在给湘江母亲河绘制蓝图时,高起点、国际化、“两型”,这些关键词一直贯穿始终。
“湘江生态经济带规划,一开始就有全球视野。”卢庆沙回忆,当年,湖南从国内外16家国际咨询机构当中挑选的多家国际公司,参与“湘江生态经济带”和“岳麓山大学城”的概念性咨询,就是为了吸收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大理念、大思路、大智慧。其中:加拿大的科瑞澳公司、德国欧博迈亚公司和英国的阿特金斯公司入围参加湘江生态经济带的规划编制。
站在国际视野突出规划设计,使湘江的改革建设一开始就在高起点上有序推进。正因为有了国际视野,湘江生态经济带在规划中,被定位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生态经济发展走廊”。
“两型”,更是规划编制的重要特色。坚持“两型”原则、彰显“两型”特色、落实“两型”要求,成为规划编制的主题。
正在编制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所所长蔡立力说,规划要寻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结合点,积极发展生态经济,保证可持续发展。
蔡立力透露,“新的规划提出,湘江生态经济带应成为演绎生态经济的舞台,逐步建成为一个带状的集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生态住区和生态城镇于一体的经济发展走廊。”
远见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种湘江。在蔡立力眼中,未来的湘江流域,将是全国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域、湖南跨越发展的战略平台、“两型社会”建设享誉国际的“东方莱茵河”。
“总的来说,就是要通过这么一个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乡区域以及上下游的和谐发展。”蔡立力说。
生态经济依然是新一轮规划的重点。蔡立力透露,新的规划将形成“一心一带五区六廊道”的总体布局结构,这其中——
“一心”:湘江流域转型发展核心,以长沙、株洲、湘潭等市县的“两型社会”示范区为主体;
“一带”:湘江生态经济带,以湘江干流为基础,既是省域新型空间体系的发展骨架,也是区域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和整治地带;
“五区”:西南发展生态产业的永州都市区、南部发展新型产业的郴州都市区、中南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衡阳都市区、中部发展战略产业的长株潭都市区、北部提升发展现代产业的岳阳都市区;
六廊道:结合湘江六大主要支流潇水、耒水、洣水、涟水、蒸水、舂陵水,构筑外围山体、水体与农田湿地相连的绿色开敞空间,形成区域内主要的复合型的生态廊道。
“这一空间布局充分利用了湘江流域江河水系、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城镇体系、交通网络和山林田园,将构筑出‘山水田园系统,城乡功能一体’的良好人居环境。”蔡立力解释说。
绿色GDP和经济GDP在新一轮规划中将实现同步增长。对于湘江流域产业布局,编制中的新规划又有一些什么想法?
蔡立力透露,产业这一块,将坚持“淘汰污染企业,提升传统工业,布局高新产业,壮大第三产业,开放自主创新,强化区域合作”的发展原则,通过制度创新驱动、技术引领驱动、城乡互补驱动等三大合力,积极构筑新型化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农业等三大主导产业,逐步建成湖南省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两型”产业聚集发展和城乡产业互补发展的示范基地,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新型产业富集区。
支流、干流;城市、乡村;产业、生态……科学的规划,犹如一张网络覆盖了湘江流域;更如一支神笔,谱写着全流域繁荣发展的美丽画卷。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