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专题>省部级领导专题研讨班>新闻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
2011-02-23 11:02:31      来源:学习时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三、关于推进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

如何抓好社会建设?现成的经验就是要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社会建设。好在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功已为我们创造了进行社会建设的雄厚的物质基础,有了进行社会建设的条件,而且经济建设要持续发展,也要求通过社会建设提供科学、人才、智力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支撑,有着客观的需求。所以,在当今中国,重点推进社会建设,就是抓住了解决矛盾的关键,其他许多矛盾也可得到较好的解决。

关于进行社会建设,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重申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开展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推进社会建设的研讨。

弄清楚什么是社会建设,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建设,怎样进行社会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在全党、全国取得共识。

科学发展一定是包含社会发展在内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当前,出现了经济报喜社会报忧的局面。把经济社会看作一对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已从经济方面转到社会方面,着力解决好社会建设方面的问题,就非常必要。

据我们的调查,在相当多的经济发展快的地区,社会矛盾和问题反而越多,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高,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的呼声很高。但是,从最近媒体透露的一些发达地区关于“十二五规划”的信息看,长三角、珠三角的几个县市,人均 GDP已经超过 1万美元,他们还在提今后要实现GDP“三年翻番”、“四年翻番”、“五年翻番”的目标,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则比较空泛,这值得我们深思。

第二,推进社会建设要有组织保证。

60多年来,国家建设有一条基本经验,凡是中央决定的战略任务,都必须在组织上落实,要有组织、有干部去贯彻执行才能实现。如果只停留在会议、文件上,那往往就会落空。计划生育是天大的难事,但自上至下建立了计生委,坚持认真贯彻实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新农村建设已经进行了五年,会议开了,六个“一号文件”发下去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三农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在组织上落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一大建设,现在又成为亟待加强的领域,应该建立一个相应的机构,从组织上落实这个战略任务。2007年北京市建立了社工委和社会建设办公室,2009年上海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也很有成绩。从这两个市社工委的实践看,他们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最关键的是社会工委的功能定位问题。社工委是做对整个社会建设工作进行宏观统筹协调的工作,还是就社会建设的某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组织工作?现在他们在做的是后者。例如北京市社工委成立了社区建设处、社会组织处,而这两方面的工作在民政部门都有相应的处室,业务就有了交叉,如何明确分工要由市委市政府协调。而要进行社会建设的宏观统筹、规划、协调,则更要由上级组织决定。

社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社会事业、社会组织、社会管理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工作,都已经有了相应的机构和部门在做。现在要紧的是整合这些社会工作的资源,协调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把这件大事办好。所以,要像当年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组建国家计划委员会那样,组建一个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的任务主要就是对整个社会建设进行宏观协调统筹,规划,组织,调控,使各项社会建设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现在这些方面的很多工作,都是由发改委中的社会司承担,而社会司只是发改委 35个司局中的一个,显然不能胜任社会建设这个重大任务。这也就是为什么讲了多年要改变“经济这条腿长,社会这条腿短”的状况,而至今没有改变的组织上的原因。把社会司的职能,连同现有的人员和资源从发改委划出来,组建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主抓社会建设,发改委则主抓经济建设,这是做好社会建设工作,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保证。建议选一个省或市或县进行试点,以便取得经验,再逐步推行。

第三,社会建设要有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要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建设,就应同经济建设那样,要有相应的人、财、物的资源投入。首先是人才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毋庸讳言,现在社会工作的队伍还很弱很小,而且分散在各个领域,还没有形成合力。应该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要求,组建好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把社会工作各方面的人员组织起来,并在实践中锻炼提高、逐步扩大,发挥组织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千军万马搞社会建设的阵势。

其次是进行社会建设要有相当的财力、物力投入。曾经有一段时间,一些地区和部门削减必要的社会建设的开支,把绝大部分的财力都投到经济建设上,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加大了对社会建设的投入,情况已有好转。但因过去欠账太多,经济社会不平衡、不协调的格局还未改变;而且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有钱还是习惯于往经济建设方面投。例如都说教育重要,但至今还未达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要占GDP4%的目标。应该真正加大对社会建设的投入,使民生事业、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做得越来越好,惠及绝大多数的民众,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就会大幅减少、社会成本就会大幅降低,这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搞好社会建设,必须进行社会体制改革。

总结新中国6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前30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几乎包揽了经济事务,也包揽了社会事务,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成本太高、效率太低,形成了短缺经济,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后30年实行改革开放,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放手发动群众,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经济事务管得少了,经济建设却取得巨大的成就。现在进行社会建设,要学习经济建设的经验,要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形成社会建设的动力机制,放手发动群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社会事务交给社会去做,政府进行宏观统筹和协调,社会建设也一定会取得成功。

我国现行的这套社会体制,是在1950年代以后,在全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形成的,是计划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是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的。(如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等)

这些年来,我们对于社会体制包括社会事业体制,也进行了改革,有些取得了成功,有些并不成功,有些则还没有破题,整个社会体制还没有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根本改变过来。所以现在的经济社会运行中,两种体制并行,产生了许多矛盾和问题,社会成本很高。实践证明,现行的社会体制不改革,社会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当然,进行社会体制改革,难度很大,会触及某些人、某些群体和某些既得利益,阻力会很大。这实际又是一场革命。需要审时度势、果断决策、科学策划、周密安排、逐步推行。但社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也一定会成功的。

第五,两点具体建议。

(一)建议把社会建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四位一体排序中的第四,改排为第二。这是因为按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践运行的逻辑排序,经济建设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应该重点进行社会建设,然后是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其二,这个总体布局最早是1940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他那时的排序是: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文件提法改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直沿用到十六大的政治报告。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变动顺序,有例在先。其三,现阶段,我们要重点进行社会建设,提高社会建设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有利于调动全国广大干部和群众参加社会建设的积极性,把社会建设这件大事办好。

(二)建议召开一次社会建设工作会议,就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步骤方法进行一次研讨,作出相应的决定。目前正在制定第十二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应该把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到规划中去。

1993年以后,每年年底召开一次经济工作会议,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好、很有实效的会议形式和工作方法。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社会建设的任务突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的要求更加迫切了。所以每年在经济工作会议前后召开一次社会建设工作会议就很有必要。当然,这两个会,也可以合并召开,更名为经济、社会工作会议。这对于加快社会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都是很有意义的。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宁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
>> 详细

各地新闻
(记者刘维涛)全国党委新闻发言人首次培训班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2日亲切会见培训班全体学员并讲话。党中央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委新闻发言人及相关工作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详细
点击排行
  我国将探索建立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
我第一批83名人员自利比亚安全撤至埃及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