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喷喷的油酥肉松、手工制作的纸伞、贴金的角梳……这些让福建人津津乐道的产品,静静地摆放在上海世博会福建馆精品区的一个特制博古架上。
早在百年前,这些凝结福建匠人智慧与心血的产品就已走进世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肉松60多个小时纯手工制作
鼎鼎肉松的前身是鼎日有牌油酥肉松。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鼎日有牌油酥肉松获得了金奖,也让世界对来自中国的美味刮目相看。
对鼎鼎肉松在巴拿马参展的记忆,作为鼎鼎肉松现任“掌门”的林家和也只是从他母亲那里了解到片段。
“只知道当时送走的肉松是用荷叶包裹,放在瓷罐中。由于传统肉松制作工艺比较特别,在没有防腐剂的情况下,肉松保质期也会达到1年以上。”林家和说,因此当肉松在巴拿马展出时,依然保持美味,让老外都称奇。
据林家和介绍,当年肉松的配方基本上完全承袭了下来,自己只是进行了一些工艺改进。为制作上海世博会参展肉松,他亲自架起了锅,不用机器改用纯手工打肉、炒松,用60多个小时才做出70斤肉松。
角梳一齿一齿手工打磨
福州角梳与脱胎漆器、纸伞并称为“福州三宝”。巧巧角制品厂的郑巧说,为还原古代角梳,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将博物馆中存放的出土文物——一把宋朝角梳,作为了仿制模板。
“古人的制作工艺真的很棒。开始是用机器仿制这把角梳,没想到打坏100多把原材料,愣是没仿出来。几次失败后,最后被迫改用手工对角梳梳齿,一齿一齿地打磨,才仿制成功。”回想起仿制过程,郑巧对古人的手工技艺感到由衷佩服。
据郑巧介绍,送上海世博会展出的角梳选材国产黑色水牛角梳,规格、款式都以出土文物原样打造,为此还在角梳的梳背上贴了15克黄金。
“世博伞”44根伞骨为主
“近百年来纸伞制作工艺一直没有太大变化,所以此次送展的纸伞,与1915年和1933年两次参展的纸伞一样都是纯手工艺品。”纸伞的制作人陈东升说,考虑到今年的世博会是在家门口举行,因此,与市面上出售的普通纸伞制作不同,“世博伞”加入了新工艺。
据陈东升介绍,“世博伞”的制作共经过80多道工序,制作过程中更多地考虑了伞面的精美程度,在伞面上增加了小碎花图案的点缀。“普通纸伞由36根伞骨组成,世博伞多了8根,44根伞骨让它比普通纸伞更牢固。这把纸伞可经1170次的反复手撑而不顶起、不断线、不裂槽,还能经逆风,收起的伞还像一个竹筒一样整齐。”
世博·福建百年印记
对于与世博结缘百年的福建来说,巴拿马世博会只是福建展品的一个辉煌瞬间。早在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博览会上就留有福建印记。
据福建省参博筹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靖介绍,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福建共有44件展品获奖,其中福州脱胎漆器、坦洋工夫茶、闽北水仙茶、福州天华斋乐器、榕绣、福州肉绒、老天和京胡等获得金质奖章。
“虽然没有确切的记载表明福建人参加了首届世博会以及福建产品参展,但在这届世博会的报告书中记载了‘甜食蜜饯’和‘雨伞’等一些当时福建的特产。”陈靖说。
而据史料记载,福建首次直接登上世博会舞台,是在1867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在这届世博会上,闽茶成为备受注目的亮点。人们不仅仅能够品尝到芳香可口的闽茶,更可看到由三位福建少女所表演的高超的中国茶艺。这三位靓丽的少女,也是目前所掌握的世博会史料中,关于福建人参加世博会的最早记录。
此后的十几届世博会,福建元素——福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郑和宝船模型等又多次成为世博会期间中国馆主题展出的构成部分。
来源: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记者
胡美东)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