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更多新闻
滚动新闻

医改措施密集出台 破除潜规则作用几何

2009-08-18 15:00

编者按

日前,国家卫生部网站公告称,医改方案公布4个月来,中央财政已下拨资金716亿元,启动实施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此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等重点改革正稳步推进。

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教训之一就是,财政投入不足,使得很多公立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过度治疗,盲目趋利,甚至形成了种种不合理的潜规则,加剧了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

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既违背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宗旨,也不符合中国国情。只有让医疗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性,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难题。最近一段时间,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措施。本版特别推出这篇报道,为您解读医改措施在破除潜规则、回归公益方面的推进状况和未来走向。

“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当下中国医改的推进状况,堪当此语。

来自卫生部的消息称,截至目前,山西、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和陕西8个省制定了本地区医改实施意见。辽宁、湖南、广西、西藏等12个省(区)召开了医改工作会议,全面动员部署医改工作。与此同时,各地还尝试推出了“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基本药物开展零加成试点”、“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到基层”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长期以来,医疗领域潜规则盛行,成为困扰群众看病就医的最大难点之一。一个已经明确的消息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将于近日下发,卫生部将选择12个左右地市级城市的100家公立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并于10月正式启动试点。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医改的成败关键系于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又在于如何真正破除长期存在的医疗潜规则。改革能否如人们所愿,尚待时间检验。而要想“保险”,就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将经过实践检验的医改成果上升为国家法律或法规。

潜规则盛行开大处方、动大手术的背后,缠绕着一条由潜规则串联起来的长长的利益链条

在公立医院看病,普通病人最害怕的就是开大处方、动大手术,而这往往是某些医生最热衷的事情。

在进入本文采访前,北京一位姓林的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得了子宫肌瘤之后,到一家三甲医院诊治,被通知要施行手术。当自己上了手术台之后,主治大夫问她的丈夫,有一种根治的办法想不想尝试,丈夫来不及多想便在手术单上签了字。“手术结束后我才发现,所谓的‘根治’办法就是将我的子宫和卵巢全部切除!”

怒不可遏的林女士找到这名大夫理论,对方回答,“你丈夫在手术单上签字了”。

“手术最后的把关权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医生手中。难道别人要切心切肝医生也照做吗?”林女士愤怒地质问。

在与院方交涉的过程中,林女士得知,在施行手术之前,妇产科主任已经查明了她的病情,并指示主治大夫,“患者年龄不大,子宫肌瘤又属于危害不大的疾病,因此,没有进行手术的必要”。但是等妇产科主任离开后,主治大夫硬是将林女士弄上了手术台。

在与院方交涉了几天后,林女士被告知,“施行手术的主治大夫已经离开医院,下落不明,初步断定系主动与医院脱离关系,因此,医院没有义务承担此次手术造成的后果”。

手术后,林女士经常尿血,十分痛苦。再次与院方交涉后,对方同意免费为林女士治愈手术后遗症。

有业内人士透露,医院之所以难以遏制“开大处方、动大手术”的冲动,是因为其背后缠绕着一条由潜规则串联起来的长长的利益链条。

为了治理医疗腐败,降低药价,自2000年开始,各地医院开始实行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招标制度。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招标在一些地方开始变味,在医药代表、各大医院以及部分专家的“互助”下,集中采购招标成为抬高药价、集体寻租的腐败平台。其最后的结果是,让患者背负沉重的负担。

一位医药代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药品进医院,从招标专家组到医院的院长、分管副院长,从药房主任(或药剂科长)到处方医生,甚至统计员、会计,“处处都得花钱”。而这些费用最终都要患者买单。

一家医院的专家向记者透露:在同类药中,医院领导往往倾向于招进那些价格昂贵的新品种药,因为“新药”附带着高额的回扣。“在医药集中采购招标之前,院领导便位居药品消费利益链的最高端;实行招标之后,这样的格局没有太大变化。”

“院领导如果需要招标药品,他就会在有关药品展销会露面,并把生产这种药品的厂家全部邀请过来。这时,院领导往往会给各厂的医药代表‘相面’,他要观察、感受哪些人更面善一些、更可靠一些。价格不是问题,质量也不是问题。如果他感觉这个医药代表靠不住,即使送再多的钱也会被他拒之门外。而一旦他接了药商方面的钱财,就立即成了利益共同体。”这位专家说。

除了院领导外,普通医生也想从药品招标中“分一杯羹”。

“哪怕一个品质优良的大夫,要抵挡‘新药’回扣的诱惑、给陌生人开廉价药,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一位医生告诉记者。

采访中,这位医生的话得到了多次印证。不止一位医生向记者抱怨:人家搞医药批发和招标的,买豪宅,购别墅,而我们开处方拿点小回扣,又算得了什么呢?

上述医生还向记者道出了医院内部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招标潜规则:同类药品中要招上一种最便宜的,它是为院里职工及亲朋好友们准备的。所以,治疗同样病症的药,医院里既有价格低廉、药效稳定、毒副作用清晰的“老药”,又有昂贵的“新药”。它们价格的差别往往是几倍甚至几十倍。而前者,与普通患者是无缘的。

“招进便宜药还有一个作用,表明医院招进了各种档次的药品,用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可以轻松应对所有的监管。”这位医生说,上大手术和开大处方本质上差不多,也意味着多用药多提成,都属于过度治疗,医生和医院都能增加收入。

对此,林女士感到非常难以理解:“就因为医生想做大手术,想获得更多的提成,就要把我明明不需要切除的子宫和卵巢给切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