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施政建国
|
中国外交:全方位 大发展 2009-09-23 09:31
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旧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结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 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外交取得了辉煌成就。展望未来,中国外交工作将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打开局面 和谐理念走向世界 60年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的统一与完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是新中国外交的主线,它像灵魂一样贯穿于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外交历程。 思想源于实践,并不断与时俱进,指导实践。高瞻远瞩,始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新中国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它凝聚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心血,其深邃思想光芒四射,在国际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为国际关系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以和平为宗旨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新中国在激烈动荡的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锐意改革,实行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新中国外交步入一个新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牢牢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等发展趋势,积极倡导新安全观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 当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政策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与实践,为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延伸阅读】 今年已89岁高龄的新华社离休记者彭迪,亲历了1955年4月那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他回忆道,周恩来总理在发言的开场白中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顷刻间,嘈杂的会场变得鸦雀无声。总理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的发言一结束,会场上顿时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点的万隆会议精神,从此成为指导国与国关系的准则。正如当年参加会议的陈毅外长诗云:“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事实证明,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协作共进,才能创造一个不同文明和谐发展的多彩世界。 外交实践 积极推进睦邻友好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新中国成立伊始,同中国建交的只有18国,今天,已达到171个国家,真可谓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把处理好、发展好同邻国的关系放在外交全局的首位。6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睦邻友好的根本政策,通过平等协商,公正合理地解决与周边国家之间历史遗留的边界、领土等问题。进入新世纪,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积极推进睦邻友好与区域合作,参与或促成上海合作组织、东盟—中国(10+1)、东盟—中日韩(10+3)等多边机制,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投票以压倒多数通过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非洲朋友兴高采烈地跳起舞来。毛主席闻讯后感慨道,“是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联合国的”。60年来,中国始终将加强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坚定地支持他们争取与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积极推动南南合作,赢得了广泛赞誉。 60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不断发展,逐步与各大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新型合作关系或建设性伙伴关系。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其内涵不断充实。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两国确定了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中美关系新定位,还创立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新机制。中美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促进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中国同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日本建立了战略互惠关系,同新兴大国间的合作日益增强。 【延伸阅读】 1971年3月至4月,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一天,中国队乘巴士从驻地去体育馆时,意外碰到了美国运动员科恩上来搭车,中国著名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和他握手、寒暄,并送他一块中国杭州织锦留作纪念。比赛间隙,科恩特地到商店买了两件运动衫,上面印着“LET IT BE”(顺其自然),一件留给自己,另一件当作礼物送给庄则栋。两人互赠礼物的一幕被记者抓住,成为爆炸性新闻。此后,毛泽东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乒乓做媒,小球转动大球,史称“乒乓外交”,使当时处于冰冻状态的中美关系踏上破冰之旅,并最终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