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经济强国
|
江河安澜 神州康泰 盛世治水翻开崭新篇章 2009-08-20 09:38
●60年来国家先后投入10034.6亿元资金用于水利建设,供水基本满足城乡用水需求 工程控水 规模数量世界居前 各大流域调配互济 86岁的冯长明,是郑州黄河河务局的退休老河工,他怎么都想不到,当年千疮百孔的大堤,如今变千年一遇洪水的标准化堤防。从当年“一手拿枪、一手拿锨”,到现在机械化作业,先后4次加高培厚黄河大堤,筑起了1400公里固若金汤的长堤。据统计,60年大堤所用的土石方量能建15座万里长城。 新中国成立以前,全国只有22座大中型水库,江河堤防仅4.2万公里,许多江河都缺乏控制性工程。 1950年年末至1960年年初,新中国以治淮为先导,开展了对海河、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长江荆江分洪工程、官厅水库、三门峡水利枢纽等一批重要水利设施相继兴建,掀起新中国第一次水利建设高潮。改革开放,特别是1990年后,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了水利的基础地位,对水利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江河治理和开发步伐明显加快,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等一大批工程开工兴建—— 三峡工程,使长江荆江段防洪标准达到一百年一遇,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达847亿千瓦时,年通航能力提高四五倍。小浪底工程,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从原来的约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有效减少泥沙淤积。南水北调工程,将有效解决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60年来,国家先后投入10034.6亿元资金用于水利建设,水利工程规模和数量跃居世界前列,水利工程体系初步形成,治理成效卓著。60年来,防洪工程体系抗灾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全国已建成江河堤防28.69万公里,修建各类水库8.6万多座,重点堤设防标准提高到五十年一遇。水利工程年实际供水量达到5000多亿立方米,基本满足了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 ●60年来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扩大6.37亿亩,农村基本告别严重缺水历史 民生用水 农田灌溉世界首位 农村饮水告别短缺 “喝了大半辈子苦水,没想到这清水能流进家来!”山西省灵石县桑平峪村农民张宝柱说到水,他满眼是泪:“过去村里人都到10里外的地方担深井水,以前自己用小车推水,来回要一个小时,后来年纪大了,走不动了,得请人担水。”如今有了这股“幸福水”,生活越来越有滋味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的农田灌溉面积只有标准很低的2.4亿亩。1952年9月,新中国第一个大型电力灌溉工程——珥陵灌区正式开工建设。此后,都江堰扩建,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人民胜利渠等工程陆续开工建设。水利部专家李代鑫说:“60年来,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4亿亩扩大到8.77亿亩,占世界总数的1/5,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以占全国耕地48%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5%的粮食和90%的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 农村饮水,一项艰巨的任务。据统计,60年来我国累计解决了2.7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到2004年底基本结束了我国农村严重缺乏饮用水的历史。2005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此项工作进一步“提速”,力争在2013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病险水库多、安全威胁大,始终是悬在人民群众头上的“一盆水”。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投资510亿元,用3年的时间对全国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集中进行除险加固。 目前,我国水利事业已经初步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