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经济强国
滚动新闻

新中国防汛抗旱综述:科学应对洪魔旱魃[图]

2009-08-19 13:40
新中国防汛抗旱综述:科学应对洪魔旱魃[图]

这是河南省秦厂水文分站的技术员郝建平(左)、测量工人张志强(右)在黄河洪峰中测量流速(1956年6月摄)。新华社发

新中国防汛抗旱综述:科学应对洪魔旱魃[图]

这是工人们在长江荆江分洪工程处闭闸的情形(1954年8月摄)。 新华社发

“住在这儿,心里踏实。以前一到下雨天,心里慌得就吃不下饭。”王蓝清坐在安徽阜南王家坝保庄圩内的家里,一语道出了如今淮河沿岸人民面对洪水的从容心态。这一新变化源自淮河2007年大洪水的“大水小灾”。

洪水来时有序应对,大旱力抗确保丰收。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先后战胜了七大江河发生的较大洪水50次,较大严重干旱17次。60年前涝则汪洋一片,旱则赤地千里的旧景象不复存在。

防汛抗洪:累计减灾效益3.93万亿元

洪涝灾害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20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淮海地区洪涝多发,1954年淮河发生大洪水,1958年黄河发生大洪水,1963年海河发生大洪水。为了治理频繁发生的水灾,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根治水患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防汛抗旱工作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兴利除害结合,防汛抗旱并举,走上了正规化、现代化、法制化全面发展的道路。

工程为基,科学调控。60年来,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我国已形成了以水库、堤防、蓄滞洪区为主体的拦、排、蓄、分相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逐步建立了视频会商和水雨情监测、山洪灾害和台风预报预警、大江大河主要河段洪水预报等洪水管理与科学决策支撑系统,形成了防洪法、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等法规制度,洪水调度方案、人员转移安置方案等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特别是1998年大水过后,我国防汛工作思路实现了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注重给洪水以出路,实施洪水风险管理,依法防控,科学防控。一组颇具说服力的数据,足以看出我国防洪减灾的巨大成就:

60年来,历史上江河决堤、洪水泛滥、肆意成灾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转,彻底摆脱了新中国成立之前“两年一小灾、三年一大灾”的局面。在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黄河,开创了人民治黄以来连续60多年伏秋大汛不决口、岁岁保安澜的局面。

60年来,防洪工程体系整体抗灾能力显著提升。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具备防御一般洪水的能力,重点海堤设防标准提高到能防50年一遇的灾害。

60年来,防汛抗洪减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据统计,全国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3.93万亿元,死亡人数由20世纪50年代的年均8976人,降低到2001年以来的年均1507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