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文教兴国
滚动新闻

“语文教材”六十年:从“工具”到“知识”

2009-08-07 11:58

 

“语文教材”六十年:从“工具”到“知识”

高级中学课本-高中语文(第六册)2001年人教版。

“语文教材”六十年:从“工具”到“知识”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

■ 记者观察

“语文”如何承受成长之重

“语文”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往大处说,称之为青年一代启蒙期的“心灵鸡汤”,或“精神食粮”都不为过;往小处说,至少会影响一个人的阅读观,或者对母语的好恶。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语文”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

比如,2007年,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掉《陈焕生进城》,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替掉《孔雀东南飞》……引发了“语文”的选文之争。

比如,2005年,《狼牙山五壮士》一文退出语文课本,同样争论不休……

因为,关注的实质是,“语文”如何修订才能承受成长之重?

同样也因为,十几年的“语文”学下来,不会写作文的大有人在。而在作文中存在的“脱离生活”“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以至于“语文”随之升级,从“中学”延展至“大学”,乃至有论者建言是否要在大学开展汉语四六级考试,不达标者不能毕业。

当然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一直以来关于“语文”的教学是否科学?尤其是,不管是解读模式,还是话语体系,抑或评价测试,手术刀般机械地把“语文”之美切割得支离破碎。

因此,从历史维度看,“语文”的修订史,就是一部对“语文”的理解史,而背后隐藏的就是对人的理解史。当人被理解为工具,“语文”必然随之成为工具;当人被理解为人,“语文”才可能还原为知识。

问题在于,今天培养什么样的人,标准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需要什么样的“语文”,将一直在探索的路上。(记者 高明勇)

编辑:关晓萌 宁波 来源:新京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