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政府间能源协议将于三月份正式签署并生效

2009-03-06 08:00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36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刘古昌近日在北京接受《中国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俄政府间能源协议将于三月份正式签署并生效。

        刘古昌在昨日下午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小组讨论时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协议的签署作为中俄两国能源领域合作的重大突破,显示了双方加强务实合作来应对金融危机,更好应对危机带来的双边贸易额下滑的趋势。

        政府间协议的签署后,双方就修建中俄能源管道、长期原油贸易、贷款等一揽子合作项目立即生效并开始实施。 

        刘古昌表示中俄能源合作政府间协议的签署和实施是两国成为战略协作伙伴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是长期的,保证能源安全具有特殊意义,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俄罗斯来讲,中国是最稳定,最具有潜力,地理位置最便捷的市场。

        今年217日,中俄在北京签署石油供给和运输基础性建设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总计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俄罗斯则以石油为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从2011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万吨的规模向中国通过管道供应总计3亿吨石油。

        刘古昌大使说在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势下,中俄双方的合作,展示了两国是真正的战略协作伙伴,在困难的情况下,共克艰难的决心和行动。

        “可以肯定的讲,全球金融危机,即使再严重,冲击再大,也不会影响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刘古昌表示。

        作为世界上主要新兴经济体,中俄两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以具体的合作共同行动,也给国际社会传递了充满信心的信息。刘古昌表示:“这展现了中俄双方通过合作克服金融危机的坚定决心,对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刘古昌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经贸合作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两国正共同努力使双边贸易保持平稳发展。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俄两国贸易不容乐观。虽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目前还不能做出准确判断,双方正在共同努力出台有利措施来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今年1月中俄贸易额只有25亿美元,同比下降40%左右两国贸易从1996年简历战略合作机制以来,双边贸易额从50亿美元每年以两位数字递增至2008年的568亿美元。

        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缺乏资金,减少从中国的进口。国际金融危机使双方经济合作项目受到冲击,有的合作项目停止实施,市场萎缩,购买力下降,流动性收缩,一些从事贸易的企业受到冲击,融资困难。

         刘古昌说,中俄双方普遍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两国来说有挑战也有机遇,双方应共同努力把危机变成深化两国合作、发展两国关系的机遇。(《中国日报》记者  王卓琼   编辑  张峰)
 
图说两会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