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企业
滚动新闻

贾康:抓住时机 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结构调整

2009-11-18 08:55

产业结构优化应注重运用经济手段

回到产业角度的调结构事项上来,集中到一点就是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和促进升级换代。这样进行结构调整,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更加强调和注重通过经济手段来调节,如果只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的话,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作用会比较有限,副作用或实效难到位的情况也是比较明显的。

实践已反复证明,很多具体项目政府不一定能看得很准,往往政府只知道一个方向,比如说要节能降耗,到底什么样的企业能在节能降耗中有竞争力、能够站住脚,这要通过竞争才能知道。实际上,推进大量的结构优化事项,往往政府只需要给一个导向,再加上经济手段(经济杠杆)的规范化设计和运用,比如有一系列有针对性、体现产业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的税收或者支持补助的优惠措施,而后让企业自己在竞争中形成优化配置,通过市场来进行优胜劣汰,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税制方面,要达到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结构的目的,需要充分利用资源税、消费税、环境税的区别对待措施。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消费领域,资源要素的相对价格都应该上调,从而使各方面更加珍惜资源,节约使用初级产品,刺激各种主体千方百计地开发节能减耗的工艺、产品和技术。从长远来看,这个经济杠杆不但要用,而且要用好、用充分。

现在正是充分利用这些经济杠杆的好时机。从宏观环境来看,经济从前低转向后高,通货紧缩压力已经不存在,通货膨胀压力又还没有现实形成,这种时候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推出资源税税负向上调整的改革。资源税负的合理调整,最终也应该达到把一些过剩产能和落后企业淘汰出去的效果。

发展政策性融资至为重要

如小平同志所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的金融体系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已获得长足进步,但客观评价,仍处于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的较低阶段,要使金融体系的运作配合现实生活迫切需要的结构优化,还亟需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笔者一向认为,与市场经济的总体架构一并考虑,便不能要求我国中央银行调控下的商业性金融系统直接承担过多的“区别对待”的结构调整责任,商业性金融系统中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是在央行的总量调控信号和相关的风险约束条件下,“锦上添花”式地去支持那些直接效益最明显、而风险最有把握规避的项目和领域,客观上这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机制的资源配置优化,是一种企业利润导向的公平竞争中商业金融只可以间接促进的结构优化。

至于融资事项上直接的区别对待、以优惠的利率和放贷条件“雪中送炭”式的支持(包括许多同志所谈的“绿色金融”等),则主要属于政策性金融的范畴,而政策性金融体系不论在成熟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中,还是在新兴市场经济追求“后来居上”的现代化赶超的当代生活中,实际上都是必须放在战略层面来讨论的。尤其对于我们中国实现“三步走”战略,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战略机遇期实现结构优化、方式转变、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2008年以来,我们被一系列的事件触动:发生了大地震,救灾重建需要金融支持;在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外部冲击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抗寒过冬”需要金融支持;在中央全会对于农村发展建设和改革问题有了系统性的指导意见之后,各方面都认识到需要进一步支持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融资再次成为热点和难点。我们可以看到,各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对这些事项的政治表态,和它们的运行机制之间,明显地存在“两张皮”:虽然表态都是非常明朗的,但后面没有支撑它持续做这种事情的运行机理,资金运用的这种结构取向,完全不是商业金融内生的运行机理可以长久支撑的。

真正与之对位的,其实是我国必须在探索开拓中合理构建的政策性金融系统,和配上政策条件引致商业金融机构可持续参加的政策性融资事项。运行的具体形式上,既包括专门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合理构建与运作,也包括以招投标方式选择商业性金融机构从事某些政策性融资业务,特别是需要形成被支持对象(包括中小企业、农村和农业的项目等)与银行、与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与必须以财政资金和政策手段介入的财政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风险共担下的有效风险控制与信用增级、综合绩效提高的“多赢”结果。这是一个涉及我国商业、政策金融体系全面改进的方兴未艾的挑战,是一个必须在中长期发展、改革、稳定中处理好的创新过程,但只有如此这般去努力,以金融支持结构优化(包括支持三农、支持中小企业、支持自主创新、支持节能降耗等),才能越做越实。

编辑:马原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