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故事
|
早餐成了大难题 今天在哪儿吃早餐? 2009-10-29 10:55
餐饮企业—— 又苦又累不赚钱 为解决百姓吃早餐难,北京想过很多办法。 2002年,北京推出“阳光早餐工程”,鼓励企业购买餐车或建设临街商亭,制定统一的早餐品种、质量标准和价格,发展加盟点,实行统一配送,实行专业化早餐服务。 经过几年实践,为什么早餐供应状况没得到明显改观?原因主要是早餐供应网点多、利润薄,从业人员复杂,管理起来困难重重。 “阳光早餐工程”推出之初,曾有160多家企业参与竞标,最终,首钢饮食、金三元阳光、成龙华天、千喜鹤餐饮、马兰拉面中标。但没过多久,马兰拉面公司就退出,剩余企业仍在艰难维持,经营惨淡。 中国烹饪协会一位负责人说:“在餐饮企业看来,做早餐费力不讨好。因为早餐品种多,卫生要求高,而制作小批量早餐的成本却不少,又辛苦又不赚钱。” 该协会9月初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品牌餐饮企业提供的早餐只占14.7%,无品牌早餐车和小摊档占67.7%。餐饮企业不看好,老百姓吃上干净可口的早餐就会很难。 发展方向—— 多渠道,多层次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说,早餐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不仅需要政府扶持,更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比如灵活的经营形式以及充分的宣传推广等。 今年初,商务部启动“早餐工程”,首批在17个城市选定20家企业,成立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并在287个地级市创建较完善的早餐服务网。对验收合格的企业,商务部将按照所建配送中心的规模,提供200万至400万元的资金支持。“在政策扶持下,早餐市场有望改变以往的‘鸡肋’状态,逐步实现转型升级。”韩明说。 日前,北京市公布了新的“早餐工程”招标结果,嘉和一品、首钢实业和刘罗锅餐饮公司成为新一轮早餐示范工程中标企业。这次招标要求竞标企业不仅要有独立的配送中心,还要具备开发早餐经营网点的能力,自营早餐的固定门店不少于30个。 北京市商委表示,今后将根据首都消费特点和市民需求,培育“多渠道、多层次”的早餐供应模式,形成以早餐中标企业为龙头、普通连锁餐饮企业和快餐企业为主力的早餐供应网,提高早餐网点的覆盖面。 编辑:宁波 来源:人民日报(杜海涛 莫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