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在线2008
|
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原司长毛公宁谈民族政策 2009-08-14 09:47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内地一些大中城市,当地的政府、公安部门,还有民族工作部门,对这些孩子们,一方面采取挽救的态度,帮助他们脱离幕后这些人。比如说在武汉,武汉市民委专门建立一个把新疆的少年犯罪进行培训,给他们灌输正确的思想,让他们远离犯罪,让他们知道这样做是错的,让他们回到家乡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生存、发展,不能侵犯他人的利益,武汉市民委的办法是很好的,受到了新疆一些少年家长的欢迎。另外,各地也在加大力度,主要是通过打击一些犯罪事件,把幕后这类人给挖出来,按照依法办事,使得这些未成年人能够走上健康的轨道。这个问题是个社会问题,不是民族问题。所以,我们各地政府,应该说对这些少年有很大的同情心,同时也有很大的耐心来教育他们。从长远来说,随着将来加强学校的教育,加强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使当地的生活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再加上当地的法制教育,我想这方面的问题会逐步得到很好的解决。 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原司长、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会长毛公宁做客强国论坛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同样要实行计划生育 [绑架真理]:请问嘉宾,计划生育宣传“只生一个好”,那为什么要让少数民族多生呢?这不是害人家吗? 【毛公宁】:这个问题是存在的。在我们国家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在一般汉族地区来说,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在民族地区,应该说计划生育政策有所放宽,像新疆、西藏等有些地区可能更放宽一些,一对夫妇可以生两个、三个孩子。实行这种政策,应该说也是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因为在民族地区的医疗条件,婴儿的出生率以及存活率,相对比内地都要低,由于医疗条件跟不上,有的在农村牧区生了孩子以后,各方面条件跟不上,婴儿死亡率比较高,再加上过去有多生子女的习惯,所以根据这种情况,在计划生育政策上有所区别,比一般地区更加宽松一些,从本意上来说,主要还是使少数民族的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 当然,这里面应该有优生优育的问题,有的贫困地区生孩子多了,负担很重,家庭很困难,跟多生子女的情况是有一定影响的,如果孩子少一点,能够健康成长,家庭负担就轻一点,但是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个过程。第一,在传统观念上要改变,生儿生女一个样。另外,加强当地的一些卫生条件,基础设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是要很好地解决,我想通过我们的宣传教育,各个民族同胞会从现实生活当中感觉到优生优育是长远的,对他们有利的,到一定时候他们会愿意接受计划生育。 另外,对不同的民族地区也有不同的政策,比如,在全国,人口在一千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在原则上是要实行计划生育的,1987年中央“7号”文件就明确提出过,少数民族人口在一千万以上的,原则上要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当时人口在一千万以上的是广西的壮族,现在满族也上了一千万,他们这些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也同样要实行计划生育,另外在城市里头,少数民族也不能生两个孩子。应该说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来处理。 这位网友提出的问题,不同的民族为什么不一样?我想,这方面的政策需要很好的研究,但是有一条,总体上来说,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少数民族的经济收入比较少一点,健康水平,家庭条件各个方面相对比汉族差一些,医疗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在短时间内,有可能这种计划生育的政策还会有一定的区别,但是现在不同的地区,这种政策,怎么样更有利于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这方面恐怕需要今后在实践当中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逐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汉卫国]:请问一个外国人加入中国国籍他该属什么民族? 【毛公宁】:关于这个问题,在我们国家民族识别,确定民族成分主要是50年代进入民族识别,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历史上当时并不很清楚,为了使每个民族都找到自己的归属,不管民族大小,人口多少,都能够跟其它民族一样当家作主,都成为真正平等的一员,所以,我们国家50年代组织专家根据民族的历史发展情况,经济生活,根据他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民族感情,心理素质等等,确认了56个民族,我们说的这56个民族是基于我们中国国土上土生土长的这类民族进行确定的,至于国外后裔,从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们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因为毕竟不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本土上土生土长的民族,毕竟跟我们所说的本来意义上的民族不是一个概念,我们指的是历史以来,祖祖辈辈在中国大地上千百年来成长的民族,对于外国的移民,或者后裔,现在我们没有把他作为一个民族来识别,只能作为外国人一个群体来对待。 我们国家民族形成是历史形成的,它应该是稳定的一个共同体,不能随意改变,所以我们说56个民族的基本格局不能进行轻易的改变。 因民族历史发展等因素 中国的民族概念将长期存在 [jy望西北]:有人认为不应该过分强调民族,应该在一些表格的填写上、身份证上去掉“民族”这一项。对此,你怎么看? 【毛公宁】:这是比较敏感的问题。我可以谈我的一些体会。关于第一个问题,不应该过分强调民族,身份证的填写上也应该去掉民族这一项。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中国把民族作为一个个人身份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跟国外不一样,跟美国、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国家没有这个概念,没有这个传统,西方国家基本上是宗教,信仰何种宗教,但是他不关心你是哪个民族,这个跟国情不一样。美国是移民国家,没有构成我们说的本来意义上的民族那么一个实体,民族这个共同体是千百年发展历程当中形成的,美国不像我们中国经过千百年发展,从汉朝以后就有民族了,美国建国才两百多年,有印第安人、非洲人、欧洲人等等组成的一个国家,没有像我们国家本来意义上的民族概念,所以它的身份概念比较模糊,而我们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多民族的国家,而且千百年来,这个民族一直作为人们交往过程当中的一个身份体现。所以,我们处于这种传统,一般填表会注明一下是哪个民族,民族成分,这里面体现了一个民族政策,所以我们过去在填表,民族这一项是一直存在的,这个跟我们中国的基本国情有关。 另外,现在不是说我们强调民族存在的问题,民族本身就客观存在,不是我们去过分强调它,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存在是长期的,毛主席讲话首先是阶级消亡,然后国家消亡,最后民族消亡,所以,不是说我们刻意地去强调民族的概念,而是民族本身是存在的,而是长时间的过程,这是由于我们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独省]:毛会长,西方发达国家多以“国民统合、国家认同、人人平等”的方式消除民族之间的鸿沟,模糊民族之间的界限,对此您如何评价? 【毛公宁】:跟前面我谈到的一样,还是每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不同,有些是移民国家,民族之间的特点不是很鲜明,而我们国家民族历史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背景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是长期存在的,我们看到民族的差异,也承认这种差异,不是说人为地扩大这种差异,强调这种差异,而是我们要尊重这种现实,看到这种差异,看到民族之间的发展的不平衡,我们还是有责任,国家政府有责任去帮助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来加快他们的发展,承认这种差异,不是说强调或者强化这种差异,承认差异和强调差异是两个概念。当然我们各个民族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共同因素会不断增多,比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还有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这种共同利益会不断增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族之间的界限将来会逐步缩小,民族之间自然融合需要有个过程,但不是现在这个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