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要闻
滚动新闻

广东干部遴选:干得好就考得好

2009-11-24 10:02

结合机构改革,从副处、正处级干部中公开遴选省政府工作部门副厅级干部,给年轻干部搭建成长快车道,在广东乃至全国尚属首次

6900名机关干部在此次公开遴选的不同环节履行了干部选拔任用的选择权、监督权

他刚当上正处3个多月;他今年才36岁;他只有大专学历……现在,他们都走上了副厅级岗位。

今年9月,广东38位处级干部在省政府机构改革中通过公开遴选提拔为副厅级干部,平均年龄44岁。

38个职位约占广东省直行政机关全部厅级领导职数的1/10强,来源于该省机构改革“三定”新核定的职位、干部年龄到限或职务调整空出的职位。结合机构改革,从副处、正处级干部中公开遴选省政府工作部门副厅级干部,给年轻干部搭建成长快车道,这在广东乃至全国尚属首次。

延续广东以往干部选拔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思路,此次公开遴选副厅干部再次大胆创新,将候选人的民意、素质、实绩、组织评价与德行结合起来,形成复合式的民主选人机制,多管齐下,不拘一格选人才。从遴选启动到人选决出,前后20天,职位所在单位89.5%的处级干部参加,全体机关干部参与推选和评议。专家评价 “民主广泛、竞争充分、成本较低”。

结果出来,任职单位说:是“想不到”,却也是“意料之中”。答案并不矛盾,“想不到”的是按照以往选人方式,不可能“轮到”这次提拔的人脱颖而出;“意料之中”的是环环相扣的科学考评,把真正能干的人推到了前台。

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泽君说:公开遴选就是要“树立‘让有为者有位’的用人导向。”

考题来源实践

干什么考什么,让干得好的人考得好

“我一开始对考试没有把握,也没有准备。”通过公开遴选,珠海地税局局长余振荣成为广东省地税局稽查局局长。余振荣说,一开始觉得全系统那么多博士硕士,自己这个大专生肯定没戏。正好考试期间有事,他去找上级领导请假,却未获批准,原来组织部门规定符合资格条件的人都要接受组织的挑选,作为一位组织纪律性强的干部,他最终参加了考试。

思想的转机出现在余振荣走进考场看到考题之后。“题目非常贴近实际工作。”“以往我怕考试,而这次考完之后还让人深思。”一个月之后,当记者问起余振荣笔试的感觉时,平日对考试反感的他说第一次觉得考题“很过瘾!”尤其是案例题很有挑战性,考完回去后还和局里的人说这个题目:“‘郝副县长’遇到的问题,也是我当副职时候遇到过的类似问题。”

众多应考干部印象深刻的“郝副县长”,在一把手坚持要建污染项目时,他没有据理力争;污染项目出了问题,他主动承担全部责任;在群众遇到危险时,他果断拍板正确决策。100分的案例分析笔试题,此题占了30分。对题目的评价和启发让这些副厅备选对象有身临其境之感。

36岁的刘光明是这次公开遴选脱颖而出的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在第一轮素质测试中名列前茅。和余振荣一样,时任广东省物价局综合与法规处处长的刘光明说:“一看题目就很亲切。”“写作题与‘网络问政’有关,和我平时工作结合很紧,物价工作也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论述题也是他在日常工作中深入思考的问题。

据悉,第一轮素质测试分为笔试(含基本素质、案例分析两种)和人机对话,试题由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测评中心命制,内容涉及行政管理、法律、经济和文史哲等方面,题型包括判断题、选择题、论述题、材料作文题、案例分析题等。网络问政、正确政绩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做好“副手”等,皆成为试题的内容。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谌新民评价,题目发挥空间大,考的是能否科学发展,考的也是作为副职的智慧。“试题指向性非常强是此次选拔干部的特点之一,注重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这在试卷后半段的三大案例题体现得非常明显。”谌新民参加了此次笔试的评卷工作,“如果没有实践的积累,很难拿到高分。不同于以往一些考试偏向于应试能力强的人。”

“考试不需要复习!不需要死记硬背!命题的原则就是干什么考什么,让干得好的人考得好!”胡泽君道破了这次考试命题的“天机”,命题贯穿科学发展观这条红线,贴近广东实际、贴近政府部门的特点、贴近转变政府职能、贴近遴选职位的素质要求,主要测试担任省政府工作部门副职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基本工作能力,最大限度防范“高分低能”、“考试专业户”,让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干部有机会得到提拔。

胜出依靠实力

综合测试、群众投票和组织考察三合一,赛场分高低

45∶1——职位竞争比例显示了这次广东公开遴选副厅级干部竞争的激烈性。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根据《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1745名现任正处级干部或担任现职级满4年的副处级干部符合条件。

事实上,余振荣的胜出,不仅得益于考题设计让“干得好的人考得好”,还因为这次公开遴选,不惟学历、不惟资历、不惟考试,多管齐下,让不同特点的干部通过不同的通道进入“赛场”。

“我们的想法是不断探索多种多样的选才方式,条条大路通罗马。让不同的人才通过不同的路径脱颖而出,锻造一支适应科学发展的干部队伍。”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当初也有人提出设置年龄限制、学历限制等等条件,但组织部门没有采纳,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

正是这样的思路,不光是余振荣凭着连续几年考核优秀进入赛场,省民政厅刚刚就任正处长3个月的张元醒,按照传统干部选拔方式连推荐副厅级的机会都没有,这次也“笑到了最后”。

按照这样的思路,遴选工作方案针脚绵密,共设置8道程序。依次为预告和资格审查、民主推荐和素质测试、确定综合测评人选、综合测评、确定考察对象、公示与考察、酝酿协商、决定任用。

遴选包括了两轮竞争,在第一轮竞争中创造性设计了“双向进入”,考试不再是惟一的晋级通道,民主推荐得票超过1/3的人可以坐“直通车”直接进入第二轮。

“群众公认的人不用考,直接进入第二轮。”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23个部门的36人在第一轮竞争中坐上了直通车,其中21人最后胜出。省药品食品监管局人事教育处处长陈鲁峰就是其中之一。在单位从事人事工作多年、也在地级市担任过业务局长的陈鲁峰说,这个结果让他感受到群众对自己的肯定,“平时工作表现如何,大家心中都有杆秤。”

“直通车可不是一般的群众基础可以赢得的。”一个单位多的两三百人有推荐权,符合条件的候选人五六十人,票数分散,得票要超过1/3并不容易。此次公开遴选就是让干得好的人不吃亏,让考试专业户没机会,让拉票的人没办法。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构化面试三个环节均有180人左右参加投票,投票结果还需去掉10%的最高最低分,从制度设计上堵住了拉票者的路;在填写推荐表和评价表的同时,还要求举报是否存在拉票行为,参选者一旦拉票就要面临被严厉处分的风险。结果显示,整个过程没有出现拉票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部门很快接受、积极参与,并准确按照公开遴选工作方案执行不走样,省委组织部提出“要给各个部门提供施工图纸式的方案”,对各个单位的遴选实施工程监理似的监督,每个部门操作时,省委组织部工作人员都全程参与,“让大家用一把尺子,执行一套程序,本身就是一种公平。”

在综合测评各项环节的权重中,民主测评占了40%,结构化面试与组织评价则分别占30%。这样的设计,使得“每个选出的人,除了民主推荐外,还要经过两次全体机关干部的推选评价。”事实上,6900名机关干部在此次公开遴选的不同环节履行了干部选拔任用的选择权、监督权。

组织部门说,干部干得好不好,需要群众、组织和考试成绩三合一评价,不仅看面试测评的20分钟现场,更要看平时工作干得怎样,是否得到群众的认可。同时要让所有符合条件的人都走上赛场,看得清实力,选得准人才。

紧扣改革实际

用民意印证胜任潜力,不让能干肯干的“老实人”吃亏

历时20多天的广东公开遴选“副厅”工作结束,9月底,新任副厅级干部们走上新岗位。38位新副厅,有24人的民主测评、结构化面试和部门党组(党委)评价3项成绩均排第一名,其他14人两项排第一,3项成绩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性。此外,其中26人在近3年的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实现了个人素质优良、群众满意、组织认可“三统一、三印证”。

不少干部说,“制度设计杜绝小动作,通过这种程序选拔出来的人大家心服口服。”“这么一弄,大家都看到了奔头,不会去跑官要官,只要做好了工作,就有希望。”

在广东省民政厅,张元醒“资历最浅”,却成为该厅30多位参选干部的胜出者。事实上,连续6年年度考评优秀,张元醒的工作能力早就在该厅干部群众中得到公认。一同参加考试的干部得知这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结果后评价,这是“最有魄力,同时也是最公平、最有说服力的一次选拔”。

张元醒是这批公开遴选的副厅级干部中最早到位的。10月11日刚刚带队调研回到广州,记者见到他时,他的名片上已经是“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回想参加公开遴选的过程,张元醒坦承一开始“思想不够解放”,当时考虑自己资历浅,只是想通过考试证明自己,争取做个后备干部,在过程中慢慢理解公开遴选的“赛场选马”意图。这次制度设计加重了“民意”因素,让他更加感觉到身上的责任,他诚恳地对同事们说:“感谢大家的信任,今后会更加努力工作。”

新任副厅余振荣也深有体会:“这个结果对我个人来说是个意外,证明了‘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说法不对。”

“以扩大民主为方向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封闭化、神秘化。”广东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公开遴选工作方案的特点有二,一是民主增量,由一般程序的民主向增量民主迈进;二是竞争扩容,由单一的竞争向多侧面全方位的竞争延伸。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倾听民意呼声, 给优秀的年轻干部机会,不让能干、肯干的“老实人”吃亏。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肖滨分析,广东公开遴选的制度设计,不是过度偏重“考”,避免了善考者得利。同时除了利用传统的考试选人方法,还结合民主选举特色,表现出对“民意”的重视;选人模式不再是单一而是复合的,“不再是单一要素,单一程序决定干部人选产生,很多元素都在发挥作用”。他认为以后的制度设计还可以通过人大的平台,让普通老百姓介入干部选拔当中,体现更广泛的民意。

编辑:宁波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邓圩 江日辉)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