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图片报道
滚动新闻

走进艾滋病"重灾区" 寻找阴霾中的灯塔

2009-11-25 16:04

2003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访问中国。公民镇的艾滋病感染者代表应邀来到北京,和首相夫妇见面。首相问李本才:“你知道世界上有个英国吗?”李本才说:“我不晓得有个英国,只晓得有个英镑。”一句话,逗得大家开怀大笑。布莱尔听说李本才开了茶馆,饶有兴趣地说:“如果有机会,我想到你茶馆里喝茶。”李本才说:“你来嘛,我拿最好的茶叶招待你。”

长明茶馆开了3年多,李本才赚了五六万元。靠着茶馆积累的资本,李本才有了更大的梦想。如今,茶馆虽然已经关张,但他的创业故事依然广为流传。

接着,李本才开始做木材加工生意,本钱越滚越大。今年9月,他再次做出惊人之举:和朋友合伙承包了200亩荒山,种了1万株树苗。他盘算着,等几年后,这些树苗成材了,至少值30万元,就像个“绿色银行”。入秋以来,他和妻子一直在山上忙着种树。有一天,为了给新栽的树苗浇水,夫妻俩从早晨7点干到晚上8点,中午没带干粮,只吃了几个山枣,饿得前胸贴后背,可两人都很开心,因为生活有了奔头。

李本才说:“一个人掉进泥潭,有人来拉你,而你偏不向上爬,是不可能从泥潭中挣出的。”

大旱之年,全村的水稻眼看要枯死。黄昌其决定:抽干自己的鱼塘,放水保苗!七八百斤小鱼翻着肚皮,白花花一片。

在自然界,生态的逆转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在公民镇,“艾滋生态”由恶性循环到良性循环,仅仅经历了几年的时间。

2002年,艾滋病人何勇病重住院,政府全部免除医药费,周围村民还自发地捐助了1000多元。他的饮食起居,由“公民家园”的感染者轮流负责。躺在病床上,这个曾扬言炸大桥的人,却说出了一番令人感动的话:“我不在医院住了,这病没救,还是给政府省点钱吧。” 9月29日,他离开人世。临终前,他叮嘱家人把遗体捐献给国家。他说:“把我的心肝都拿去化验吧,国家早点研究出治疗艾滋病的药来,也算我的一点贡献。”

在公民镇,感染者常常扮演着强者的角色,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慷慨相助。

黄昌其,今年43岁,李家村人,曾因卖血感染艾滋病病毒,一度意志消沉,自暴自弃。2004年,村里无偿让他承包了5亩鱼塘,从此,他的生活有了希望,年纯收入达2000多元。由于公道正派,他还被推选为村民二组组长。

今年5月,四川大旱,全村的水稻眼看要枯死。正在大伙愁容满面的时候,黄昌其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抽干自己的鱼塘,放水保苗!当时,鱼苗才刚刚投放,一放水,肯定赔本。有的村民不忍心地说:“别放干了,还是留点水保鱼吧。”黄昌其说:“不放干,有的乡亲就没饭吃了。”于是,抽水机轰隆隆地响着,鱼塘很快见了底,七八百斤小鱼翻着肚皮,白花花一片,黄昌其心疼得直掉泪。不过,令他欣慰的是,村里三四十亩水稻保住了。“大伙都关心我,让我白包鱼塘,我也不能忘恩负义。”他说。

李本才也是个重情义的人。2005年秋,在“长明茶馆”里,邻村有人“摆龙门阵”:盘龙寺小学有个段老师,父母瘫痪,弟妹又是傻子,全靠一个人挣钱养家,真是造孽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本才忙问:“那个老师住在哪儿?我想去看看他。”于是,喝茶的人骑着摩托把他带到了村里。当时,段老师刚好不在,李本才留下了400元钱就走了。

后来,段老师听说资助他的是一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深受感动。他用毛笔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说:“是你们的关爱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惭愧,催我自新。”自此,段老师和李本才成了好朋友,每年过节都要带点土特产来看望他。

2004年春节期间,李彬和魏婷夫妇骑着摩托去资中县城探亲,路上不幸发生车祸,两人都受了外伤,鲜血直流。当救护车赶来时,魏婷告诉医护人员:“小心点,戴上手套,不要沾到我的血,我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医院里,两人同样不断提醒周围的人。他们的善良,感动了所有的医护人员。

爱与恨,是可以循环的。社会的歧视,激发了感染者的仇视;社会的关怀,唤醒了感染者的爱心。

一对感染者喜结良缘,200多名乡亲前来吃酒席,10多名感染者分坐各桌。这场特别的婚礼,成为公民镇消除艾滋歧视的最好见证。

公民镇有个“艾滋剧团”,名气很大。

剧团是个临时班子,所有演员都是感染者。没有正规剧本,也没有专业培训,完全是根据真人真事,自编自演,讲的也是四川方言。话剧讲述了一群感染者从被歧视到被关怀、从自暴自弃到自助自救的故事。

2003年11月27日,剧团在公民镇首次公演。当时下着小雨,台下却挤满观众。同年12月1日,剧团来到成都娇子音乐厅演出。2004年11月,他们到成都与濮存昕同台演出;同年12月,他们赴北京公演,并到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如今,有的演员已经病逝。

一群从来不知道表演为何物的农民,居然场场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不是因为演技,而是因为真实。

“第一次上台,紧张得很,背上的汗一个劲地淌。不过,演着演着就入戏了,哭起来停不住。”卿舟维说,“记者问我为什么敢上台曝光,我说,总得有人站出来,如果都怕曝光,艾滋歧视怎么消除?”

在成都演出期间,他一坐上出租车就问司机:“你怕艾滋病吗?”司机说:“怕。”卿舟维说:“我就有艾滋病。”司机一愣,不敢说话了。“其实艾滋病没什么可怕的,传染途径就三条。你看,我和老婆生活了十多年,从没分过锅灶碗筷,她也没传染上。”就这样,剧团成员巡演一路,宣传一路艾滋病知识。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话剧的最后一幕是大团圆,一对感染者喜结良缘,这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王代英和曹学良都是感染者,他们相识在“公民家园”。王代英的前夫何勇也是感染者,在其病重期间,曹学良常常来帮助照料,此举深深打动了王代英的心。何勇逝世后,两人日久生情,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2003年8月1日,他们在公民镇盐棚子村举行了婚礼。当天,在一个农家小院里,200多名乡亲前来祝贺,酒席摆了23桌。乡亲们纷纷帮忙,有的洗菜,有的做饭,有的端盘。碗筷不够了,就到邻居家借。有10多名感染者分坐各桌,大家举杯下筷,谁都不在意。这场特别的婚礼,成为公民镇消除艾滋歧视的最好见证。

如今,中英项目已经结束一年了,可公民镇这座“灯塔”的光芒依然在闪耀,照亮了人类同艾滋病抗争的道路。在这个西部小镇,艾滋歧视的阴霾已经被彻底驱散。

人类战胜艾滋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类消除艾滋歧视并不需要等待。虽然公民镇只是一片“小气候”,但是,谁敢预言,这样的“小气候”不会变成“大气候”?这里的“艾滋生态”不会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延伸呢?

走进艾滋病

黄昌其承包了村里的鱼塘,心情格外舒畅。陈威摄

编辑:邓京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