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孩子一条平坦安全的上学路

2012-06-07 13:40:44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每次王玉星给在姥姥家住的9岁的儿子王洪钰打电话的时候,小男孩都哭着央求要回家去住。每当这个时候,夫妻俩就不得不强忍住泪水对孩子说,“我们保证小学毕业后一定把你接回爸爸妈妈身边。”

“洪钰从出生后一直都没和我们分开过,不光是他想我们,其实我们更想他啊!可是为了他上学路上能安全些我们不得不这么做。与其我们担惊受怕的让他每天在一边是深沟,一边是枣树林的土路上骑自行车走上四十来里地,两个来回去鲁安庄小学上学,我们宁愿暂时分开,因为他姥姥家村里就有个小学校在家后面。”河北省沧州市王庄头的村民王玉星说。

王庄头现有村民一千多人,绝大部分人以种枣树卖枣子为生。尽管小男孩和他父母都还未习惯彼此不在身边的日子,但是王玉星坚持一定要这么做因为去年冬天洪钰在放学的路上骑车子掉进路边的深沟里把脾都摔破了,住了半个多月的院。

“医生说还好我们送医院送的及时,不然孩子都可能有生命危险。”王玉星后悔的说。他认为除了孩子小不小心,主要的罪魁祸首还是因为村里的小学关了。

“如果我们村里就有小学校,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他气愤的说。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农村学校的数量从440284减少到210894,减少了52.1%。 而对农村的小学来说撤点的比例更高从1997年到2010年关闭的农村小学校占关闭学校总数的81.3%。

“为了应对农村学龄人口数量减少的情况,国务院从2001年开始推行全国范围内的农村撤点并校。按照中央的要求撤并过程必须因地制宜,倾听群众的声音,以保证学生就近入学。但是实际情况确是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上级的要求一刀切,导致强行撤并事件时有发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熊丙奇认为,为了减少教育投入,很多村小被强行撤并,尽管有一些非常有存在的必要有学生入学的需求。学生们被迫路远迢迢的去其他的学校上学,而校车和住宿问题又没有人给解决,增加了学生上学路上的危险性,这也是近年来校车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撤点并校”政策自2001年起开始实行,十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数量锐减了一半。尽管数量与质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联,但是急速减少所引发新的上学难、校车安全、教育不公等问题,却再一次将农村教育的困境推到了公众面前。

编辑: 孙恬 标签: 校车 教育 农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