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挪威枪击案母亲短信鼓励女儿渡过危机|拉加德敦促美国解决债务危机以免拖累全球|米歇尔拒绝从政 将试穿12岁男孩设计服装|
中国日报精选>社会
越来越多海外家庭收养中国孤残儿童
2011-07-28 06:09:19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7月28日报道:优惠的领养政策和健康孤儿数量的减少让中国越来越多的残疾孤儿在海外找到一个温暖的家。

民政部数据显示,2010年有近4900名孤儿被国外家庭领养,其中3401名在美国重新回归家庭。自中国1992年开启涉外收养的大门以来,美国一直是收养中国孤儿最多的国家。

仔细研究中国涉外收养政策不难发现我国对收养残疾儿童的申请者条件相对宽松,也就鼓励了爱心人士能更多地收养身患残疾或有出生缺陷的孩子。

美国国际中华儿童服务中心总裁仲辉介绍说,根据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的规定,如果想合法收养一个健康的孤儿,申请者必须年龄在50岁以下,家里未成年孩子不超过4个;如果收养残疾的孩子,申请者年龄上限放宽到55岁,并且对家庭已有孩子的数量没有严格规定,只要年收入够,家人人均保证1万美金以上就可以,并且可以收养1个以上的孩子。

总部位于科罗拉多州的美国国际中华儿童服务中心去年帮助差不多580名残疾儿童被美国人收养,其中超过70%都是有身体缺陷的,“今年的比例还会更多,今后收养残疾儿童将会是一大趋势”,仲辉说。

47岁的玛丽·麦肯尼和丈夫从中国收养了4个孩子,8岁的安娜是天生的兔唇,是麦肯尼夫妇2006年从成都的一个福利院收养的。

“中国政府的工作十分高效,所以从我们开始准备文字材料那一天算起,总共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候,我们就在成都的孤儿院见到安娜了。”玛丽告诉记者。“安娜是一个很活泼,自信的孩子,她给我们家带来了无数的欢乐。”

2011年7月24号,玛丽带着两个从中国收养的女儿来到了北京,开始了一个由美国90个家庭共294人的组成的寻根回访之旅。昨天,母女三人和其他的家庭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有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举办的欢迎仪式。

仲辉告诉记者,虽然每个收养申请需要等待的时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普遍来说,从中国收养一个残疾孩子需要等待的时间要短得多。“现在,如果一个美国人要收养一个健康的、两岁以下的女婴,需要等待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如果愿意收养残疾儿童,整个等待的时间要短很多。”

此外,随着中国人对女孩歧视的减少和生育率的下降,目前孤儿院可供收养的健康孩子越来越少了。

例如,河南漯河福利院的书记李金菊告诉记者,他们福利院中200多孤儿,差不多98%以上都有各种身体缺陷。福利院2010年送养的二十多个孩子全是海外家庭收养的,偶尔也有中国家长来打听收养情况,但大多因为残疾孩子需要更多的护理和医疗费用而放弃了收养的念头。

昨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欢迎仪式的民政部副副部长窦玉沛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孤残儿童,涉外收养是安置孤残儿童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已有数万名孤残儿童通过涉外收养回归家庭,享受父母亲情。

17岁的丹奈尔(Danielle Coccamise)是1995年在湖南益阳的孤儿院被一个美国家庭收养。她在人民大会堂里亲手接到了窦部长送给她的一个熊猫玩具,而喜爱动物的她此次的中国之行还要去成都近距离地拥抱熊猫。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1-07/28/content_12997247.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贺丹  编辑  裴培)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浪漫忧伤阿根廷贵族公墓
长长的蔓藤、萋萋的芳草、深深的墓园,沧桑的雕塑,处处弥漫着欧式的浪漫和忧伤。 >> 详细

论坛
金庸影视剧12朵倾国名花
金迷心中永远的阿翁,当年历经重重筛选出演黄蓉一举成名,缔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经典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