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政府部门网“晒”:想让百姓说“爱”不容易|“奋进”号踏上谢幕之旅两次延迟后终顺利升空|纽约警方正式起诉IMF总裁 法政府尊重无罪推定|
中国日报精选
成都震后重建:奇迹般的成功
2011-05-17 06:44:46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5月17日言论版文章:三年前,四川发生的大地震使汶川沦为废墟。成都市也受灾严重,其下属几个县级市包括都江堰、彭州、崇州都出现了房屋损毁严重、人员死伤的情况。官方数据显示,成都市仅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277亿元(约合196.5亿美元)。

在过去的三年中,成都动员了所有力量投入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到2010年年底,3147个灾后重建项目中有2866个已经完成,占91%,总投资额度达到823.5亿元人民币。

震后大多数受损房屋已经得到重建或修复,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在一些方面甚至超过了震前的水平。种种现象表明,灾区的人民与这座城市一道从灾难中走了出来,那场悲剧也在逐渐成为尘封的往事。

成都的成功经验有几点值得学习,首先第一条毋庸置疑的就是救助体系的规范。来自祖国各地的好心人在震后不断涌向成都,向灾区人民提供急需的帮助,在这一过程中,官方和民间的称职协调人员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此外,上海、福建、重庆、内蒙古自治区等若干省市提供了专项资金,完成了震后很多援建项目。

到2010年年底,上述几个省市已经在相关受灾市县完成了378个重建项目,复建了小学、乡镇医疗所、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向受灾地区居民提供了医疗、教育、通信等方面的服务。

由于各方不懈的努力,这些地区的社会生活基础设施基本上已经得到恢复,甚至比震前水平更高。地震中有3312公里路面和135座桥损毁,而成都市已经重新规划设计并重建了道路交通主干,构建了一张新的道路交通网。连接成都和周边城市的城际铁路也在施工过程中。

第二点可取之处,在于他们对住房问题的重视。三年前的那场大地震直接导致成都283700座房屋损毁。数万名居民一夜之间无家可归。

安置点建设作为当时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地方政府特别重视。到2010年年底,整个城市已经重建和修复了50多万套公寓,其中有451633套位于农村地区,141512套位于城市地区。今天大多数的灾民已经获得属于自己的住房,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重建过程中,当地居民在房屋重建过程中还充分享有选择权。2008年6月和8月,当地政府两次组织专家勘察灾区,为重建制定了具体方案。根据计划,灾区居民可以选择重建已损毁的房屋、另建单独风格的房屋、入住政府统一风格修建的房屋或迁往其他地区。这不仅提高了重建的效率,也给受灾居民以充分的选择空间。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卓有成效的心理辅导。成都在震后立即启动了好几项心理辅导项目,并迅速将覆盖面扩大到整个整个地区,向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第一手的援助。

在重建期间,成都市进一步完善了心理辅导项目,将之常态化、机制化,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心理服务体系。当地医院和诊所新引进了一批工作人员以填补相关业务方面的空缺。今天,整个成都市已经拥有628个心理服务站,拥有666名心理辅导人员。

5月11日,联合国在2011年全球减灾论坛上将荣誉授予成都等八座城市,以表彰它们杰出的重建工作。成都的做法已获得国际上的承认,我们也希望这座城市能够在重建路上走得更好,进一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1-05/17/content_12521922.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编译 张陨璧   编辑 吕捷)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夏季出游:高性价避暑线路
炎炎夏季已经到来,既想要避暑,享受清凉一夏,又不想花大价钱,赶快来看看吧 >> 详细

论坛
老明星:不整容的天生丽质
整容真的有必要吗?锥子脸,杏仁眼,科技造就了一批批面孔雷同的美女,天然美丽成稀缺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