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4月20日评论版头条文章:利比亚战事已经持续数周,有关各方已经陷入相持阶段。在派出地面部队之前,欧美国家单凭轰炸要想逼迫卡扎菲下台恐怕是一厢情愿,而且随着轰炸带来日益上升的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欧美国家的强力干预很可能让原本反对卡扎菲的利比亚人改变立场,转而加入支持卡扎菲的行列。利比亚反对派在国内的地位将更加尴尬,因为在其他利比亚人看来,反对派是在出卖国家的利益,借助欧美国家而图谋自己的政治私利。
随着形势的发展,利比亚反对派政治虚弱的一面正在变得日益清晰。除了攻击卡扎菲政权腐败、独裁之外,反对派并没有找到击溃卡扎菲政权的强大武器。面对卡扎菲的政府雇佣军和狂热支持者,反对派看上去除了依靠欧美国家的轰炸勉强支撑脆弱的政权危局之外,好像也没有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以赢得战场上的优势。更令西方左右为难的是,反对派看上去也好像不是一个声音,内部的派系林立和争权夺势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反对派的政治号召力,也让西方对反对派在后卡扎菲时代能否重建秩序忧心忡忡。在此种情况下,欧美国家不会轻易从天空中下来,派驻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利比亚境内的战火纷飞而进退两难。
从政治手腕来看,卡扎菲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老手。在战场上立足之后,卡扎菲开始从外交上谋求突破孤立的困局。先是不惜以散尽家财的方式来拉拢周边的非盟国家,让自己从一个阿拉伯国家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正在受到外来力量干涉的非洲国家,挑动非盟国家内心深处久已荒芜的反殖民主义神经,让整个非盟国家来作为支持自己执政的后盾。同时,卡扎菲还真假难辨地向世界各地派遣代表,对欧美国家进行拉拢分化,甚至不排除所谓的叛逃高官作为外交代表的嫌疑,迫使英法美的领导人联合发表声明,以传递作为“一个声音”讲话的形象。事实上,凭借在政治上屹立不倒的“北非强人”形象和利比亚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卡扎菲只要略施小计就可以让那些身处危机中的欧美国家领导人动心。即便不会完全肢解欧美武力干涉的联合阵线,动摇欧美国家的军心还是能够做到的。
由此看来,利比亚局势正在发展成为非洲国家反抗欧美国家干涉的两大阵线,而不是联合国保护利比亚平民免遭卡扎菲政权屠戮的维和行动。欧美国家在利比亚问题上干预越久,其所引发的非洲反干涉主义情绪越激烈,利比亚反对派的政治合法性基础越脆弱,迫使欧美国家采取更加实质性的支持措施,进而在非洲问题上泥足深陷而不能自拔。再加上复杂的部族矛盾、宗教矛盾、教派恩怨等诸多复杂矛盾,欧美国家卷入得越深,越不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
对欧美国家来说,武力干涉利比亚在政治上面临着两大不利因素,使得它们在利比亚干预得越久,政治上面临的不利就越大。其一,欧美国家的军事干涉旷日持久必然会造成日益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空袭和制裁利比亚最先受到伤害的当然是平民,大量出逃的难民潮,缺少食物和医疗救助,空袭带来的民用设施的毁坏,所有这一切一旦旷日持久,就会陷欧美国家于不义,卡扎菲政权肯定会利用这一切大做文章,告诉利比亚人这一切都是欧美国家造成的,要想改变这一糟糕的境况,惟一的出路就是恢复到利比亚战乱以前的状态。其二,欧美国家的军事干涉长期化还会激发国内反对情绪的上升,不仅媒体会通过镜头聚焦和辛辣的点评对军事干涉在利比亚造成的破坏大做文章,挑起民众内心深处的道德同情心,而且欧美国家的国内反对派和在野党也不会放过这一政治上得分的好机会,不断制造出一些让执政者难堪的事情来。再加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早已捉襟见肘的财政也容不得欧美国家在战场上长期一无所获。美国现在已经早早做好了退路,英国原本就不是一个主角,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将是法国的萨科奇政府,在英美变得不积极后,法国和意大利将成为被放在火上炙烤的国家。
与非洲的日益团结相比,阿拉伯世界的分裂将可能是利比亚局势的一个潜在影响。在整个利比亚事件中,阿拉伯国家显得有些头脑错乱。先是极力鼓动欧美国家对利比亚进行干涉,试图以祸水外引的方式,让卡扎菲充当此次中东剧变的牺牲品,转移各自政府面临的社会反抗压力。当卡扎菲抵挡住欧美国家的军事打击后,阿盟又表现出与西方若即若离的态度,防止被国内民众打上“阿拉伯利益出卖者”的标签,而少数国家比如卡塔尔跟在欧美国家后面亦步亦趋的行为,很可能到头来会招致阿拉伯世界的惩罚。不管怎样,阿盟和少数阿拉伯国家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阿拉伯国家的进一步分裂,北非阿拉伯国家的非洲化、中东阿拉伯国家的伊朗化以及少数国家的欧美化将把阿拉伯世界一分为三,阿拉伯国家在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将进一步下降。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1-04/20/content_12359685.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系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 赵可金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