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坛名宿徐根宝带领娃娃军冲入中超

来源:新华网
2012-10-19 14:42:44
分享

下篇 :“将帅一心”立制度 “根、本”模式闯绿茵

上海足坛一直是国内足坛的风云之地。在徐根宝带领上海东亚队提前冲超后,上海足坛今后或许会拥有三支中超球队。

然而,目前正在征战中超的两支球队,上海申花虽招招豪掷千金、处处引人注目,却褒贬不一让无数球迷“爱之深、恨之切”;而游走上海足坛之外多年的上海申鑫虽然低调回到故土,却终因实力与财力皆逊,目前联赛积分排名倒数第二、下赛季中超之位岌岌可危。正因如此,徐根宝蛰伏十二载带领一支没有大牌外援、没有风光球星的青年军成功冲超,让球迷们顿感振奋又心酸。

在位于上海崇明岛的根宝足球基地,徐根宝不愿意过多评论申花和申鑫的表现,他只是认真地告诉记者:自己会如何管理球队和球员?会以何种模式来发展足球?中国足球的未来又该从何处着力?

立人:“将帅一心”才能众志成城

“好的球队必须有很强的凝聚力,只有‘将帅’和,才有凝聚力。这其中,‘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谈起如何带出一支青年军一路从中乙联赛杀入中超,徐根宝颇有心得,“作为一名主帅,你一定要有能力把球队捏在一起,使得球员戒掉娇气和脾气,放下架子,踏踏实实把球踢好。”

徐根宝说,要管好别人,先管好自己,胜不骄败不馁。“虽然现在我们打进了中超,但是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能骄傲。我曾经骄傲过,主要表现在工作上太自信、盲目自信,把困难想简单了。”他说,那时候自己尝到了苦头,也明白了,一支球队每次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时,都是最危险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把工作做细、做扎实。”

都说徐指导以严著称,信奉“严师出高徒”,而他自己却说,自己是“胡萝卜加大棒”一起上的。“第一就是要端正他们的思想,告诉他们训练是为自己练的,冲超也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我一方面不断去激励他们,带着他们不断往前走,让他们有信心,有希望;另一方面,我把他们训练得很苦,去磨他们的意志品质,让他们靠自己的毅力去坚持,去学会自己战胜自己。”

光嘴上说说,可能转头就忘了,要坚持“将帅一心”,还得立下规矩,徐根宝于是征求大家的意见,制定了明确的球队奖惩制度。

“奖或罚、表现好和坏,决不能凭自己的喜好来。在东亚,工资和本事挂钩、奖金和表现挂钩,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也不能让青年球员变成暴发户。”徐根宝介绍说,他在队中实行的是类似于企业“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薪资模式,让青年球员们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

“钱拿多了,尾巴就收不住了。所以我说,中国足球允许有球星,但不允许搞特殊。谁要耍大牌,我就把他‘关’掉。”对于自己严格的管理,徐根宝颇为得意。

立队:没有“根宝模式”、只有“根、本”模式

足球应该遵照什么样的模式?一支队伍应该形成什么样的风格?

徐根宝总结了两个字:根、本。“别人说我把一帮娃娃带成这样,是一套‘根宝模式’,其实我想了想,我搞的是‘根、本模式’。”他说,“培养青少年球员就是‘根’,争取联赛更高的平台就是‘本’。”

在徐根宝看来,“‘根’就是发现足球‘苗子’,我从各个地方挖掘出来,一点一点地培养,没有了这个‘根’,其他一切都是空谈。我来崇明,建足球基地,把这些‘苗子’带起来,就是要扎好这个‘根’。”徐根宝说,“‘抢逼围、接传转’,这些技术、意识和风格,也要教给他们,这些是我的‘根’要汲取的养分,要明白足球不是瞎踢乱踢。”

“但是光有‘根’是不行的,因为你要解决输送、展示的问题。到了2006年,我开始有了‘本’,这个‘本’就是平台,就是舞台。我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一个‘根’和‘本’,既有青少年又有平台,给球员锻炼,成才了就会有人来买,拿到钱再去培养下一批,再给他们开创新的平台,循环往复。”徐根宝呷一口茶,颇有些意味深长。

他说,一个好的俱乐部,既源于风格之路、重视提高球员的足球训练水平,也需要遵循俱乐部发展之“路”,即有平台,有规则,按劳分配。或许,这便是徐根宝所要打造的“中国曼联”的框架蓝图,而事实至少证明了,在金元足球盛行一时的中国职业足球圈里,徐根宝的“根、本”模式独树一帜,也初见成效。

立足:中国足球再不可“舍本逐末”

即使一时冲超成功有些乐在其中,但徐根宝始终没忘记自己所处的大环境:中国足球。

“眼下的中国足球,我感觉是在‘舍本逐末’。”徐根宝快言快语,“现在我们的‘根’不行,不重视青少年足球的培养,所以青少年足球水平不高。因此到了‘本’,也就是中超联赛,就要花大价钱去买外援,可是买了外援,对你本土球员的提高又能有多少呢?”

他说,自己一直有这样的观点,上海要有一支最强的队伍,而且它最好是以国内球员为主的,不是只靠买几个好的外援,“就像日本、韩国那样,人家也买外援,但人家最终是以国内球员为主,而且国家队的水平稳步上升。”

对于中国足球,徐根宝虽然叹息,却也留有期待。“中国足球的大环境,对身处其中的每一支球队都很重要。这个大环境好,制度健全,才能激发大家更好地去踢球。我们就需要去打造这样的大环境,这需要所有足球圈的人,真正以搞好足球为目标。”

他甚至还说,自己搞足球学校,也只是探索年轻球员培养的一种道路,类似于广州恒大的足球学校、大连万达送青少年球员到国外培养等等不同的道路,都是非常好的探索。

“关键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中国足球去做事情,这是好的。做总归比不做好,至于将来做成什么样,我只想说两个字,就是‘坚持’。我们只有在‘根’上多下点力气,将来才可能在外援上少花一点成本。”

“没有家长愿意让孩子踢球?”徐根宝有些夸张地笑起来,“这不怪任何人。想想上世纪90年代吧,那会儿甲A联赛多火,来踢球的孩子源源不断。为什么?因为看得到希望。”

来源:新华网(记者 朱翃 罗争光) 编辑:宁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