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蛰伏“树人”十二载、“中国曼联”梦仍在
十二载,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成长为叱咤风云的绿茵豪杰!
十二载,一位痴心于足球的老人厚积薄发、手把手领着一支青年军重回国内顶级联赛!
十二载,一支烙上“中国曼联”印记的队伍依然怀揣梦想、在扬帆起航之前先在上海崇明深深扎下了“根”……
十二年前,徐根宝一头扎进崇明岛的那块“风水宝地”,留给中国足球一路的疑问;十二年后,他如何面对那些疑问?他和他的“中国曼联”梦是已然近在咫尺还是依然遥不可及?新华社记者日前走进位于崇明的“根宝足球基地”,与这位68岁的“创业老者”一席长谈。
蛰伏季:最困难时舍不得开灯
从高楼林立的上海市区驱车一个半小时,就来到了郁郁葱葱的海岛崇明,比起上海市区的繁华喧闹,崇明更像是一片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然而12年前,当别人向徐根宝介绍这块“风水宝地”时,却还是一片荒芜的田地。
但徐根宝已经决定要在这里干一番大事。2000年,他决定投资在这里建立足球训练基地。只是,当这个决定作出之后,这位年近花甲的足坛名宿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基地总占地70余亩,有三个半标准足球场,一个人工草皮室内足球场和足球宾馆,总投资需3000余万元。
对于手头只有数百万元的徐根宝来说,3000万元从哪里来?“拼、凑、贷”,徐根宝咬着牙,从银行贷了2200万元,硬是在次年10月全部竣工。
然而,建起了基地,运营又成了问题。徐根宝又开始四处筹钱,甚至还一边管理基地一边执教上海申花队。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都舍不得开灯,基地到了晚上如果房间没人了赶紧把灯关掉,节约电费。
“但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放弃的念头也从来没有过。运营基地之前,我看书时读到一句话令我印象很深,我记得应该是‘21世纪就是挑战的世纪,敢于挑战的人才是真正的能人’。”徐根宝说。
2002年,徐根宝彻底放下上海申花队的教鞭,一头扎进了自己的足球基地,他的目标是学习曼联的青少年球员培养方式,将中国足球“从娃娃抓起”。“我要打造一支中国的曼联。”他说。
成长季:搭一个平台让孩子们去磨炼
“对于球员,一定要给他们一个平台去磨炼。”2005年,熬过了开始几年困难光景的徐根宝,期望着能让弟子们上一个台阶。
2005年底,根宝足球学校联手上海东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上海东亚足球俱乐部,徐根宝担任俱乐部主席及球队总教练,2006赛季,东亚队正式征战乙级联赛。徐根宝的娃娃军,终于有了施展的平台。
从小球员变成了职业球员,孩子们一个个满心欢喜;而对于徐根宝来说,又要背负起更大的经济压力来负责俱乐部的运营。徐根宝一边“开源节流”,四处“化缘”寻找赞助商来支持俱乐部发展,同时也尽量节约开支,那时东亚每逢客场都选择较为便宜的火车出行;而另一边,徐根宝从未放松过对球队的训练。
“当时这群孩子的训练,真的是很辛苦,而且当时基地的条件也没现在那么好。”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徐根宝也不免有些欷歔,“但是在训练方面,我对他们的要求很高,首先让他们在思想上有认识,到底为什么要踢球;其次,‘抢逼围,接传转’,怎么来科学合理地踢球。”
在徐根宝的悉心调教下,“娃娃兵”们的苦练见到了成效,还培养出了张琳梵、武磊、曹赟定、柏佳骏等一批优秀的青年球员。2007赛季,徐根宝率领上海东亚队打入中乙决赛,并最终夺得冠军成功升入中甲联赛。
“2007赛季我们夺冠升入中甲,也许是我这十二年里最难忘的事情之一。”徐根宝自豪地说,当年东亚队的平均年龄只有17岁。
2009年,由上海东亚球员组成的上海全运会男子足球队获得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足球甲组金牌。当队员们把一大堆金牌挂到徐根宝的脖子上时,面对摄影机镜头的徐根宝笑得格外灿烂。
幸福季:征战中超我有“631计划”
相比从中乙联赛冲上中甲联赛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徐根宝率领东亚队冲上中超联赛的道路就显得艰难许多,资金短缺和球员流失,一度困扰着徐根宝和他的东亚队。
经历了2008赛季的第6名,2009赛季的功亏一篑,2010赛季恒大的强势崛起,以及2011赛季的艰苦挣扎之后,2012赛季东亚队看到了最好的机会。
自赛季初起,徐根宝就率领队员们一路领跑,在加大外援和奖金的投入后,球队最终提前3轮冲超成功!徐根宝经历十年的风雨历程,终于率领一支自己一手打造的球队回到中国最高级别的职业联赛。
“其实我心里一直挺矛盾的,既想升中超,又怕升中超。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压力。”徐根宝似乎说到哪儿,都解不开球队资金来源这个结,“不过现在我们还是得到了上海各方面的鼓励和支持。所以下赛季,我们不但要踢中超,还要踢出好成绩。”
徐根宝还很开心地向记者介绍他的中超“631计划”:“三年计划,第一年争取前六,第二年争取前三,第三年争取夺冠。”他说,东亚队去中超绝对不是要混日子,也不能在保级边缘挣扎,“保级和上海这座大都市是不匹配的。我们不但要踢中超,还要争取进亚冠。”
“我说过要打造一支中国的‘曼联’,我现在依然在打造,从来没有放弃过。”徐根宝说起自己执著多年的“足球梦”,眼神和语气里充满了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