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中国古代的间谍工具

2013-11-28 16:44:29 来源:华声在线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构造最简单的“无人机”—纸鸢

鸢读yun,通俗说就是老鹰。纸鸢是什么?这就是现在大家都会玩,且爱玩的风筝,“纸鸱”、“鹞子”、“木鸢”、“飞鸢”,都是纸鸢的另外叫法。

纸鸢发明于公元前的汉初,距今也有2000多年了,发明人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淮阴侯韩信。韩信是军事家,他是怎么想到发明纸鸢的?原来当时列侯陈豨造汉高祖刘邦的反,韩信与陈豨勾结,制作了纸鸢作为里应外合的信号,这也是最早用纸鸢来传递情报的实例。

纸鸢一般人都能制作,也方便控制,所以一经发明,便在军事、间谍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纸鸢可以飞得老高,即便被敌方发现,也奈何不了,那时没有高射炮、导弹什么的,弓箭根本无法击落。唐朝时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谋反,围攻临洺城。守将张伾遂放纸鸢与朝廷援军取得联系。田悦当时也发现了飘过营房上空的纸鸢,知道是城内传递军情,赶紧找来“善射者”,但根本无法射落,纸鸢飞得“高百余丈”。

我国两宋时期,战争频仍,间谍备受青睐,这可以说是一个谍战频繁的时代。而作为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京城,聚集了全国重要政府机构,是最接近中枢首脑的地方,因而成为各地间谍的汇聚之地。

时人曾感慨,天子脚下,哪里会没有外国间谍?官员王存也曾表示过担忧,说:辽人对我们朝中的事情了解得很详细啊!

政府为此曾多次下诏,公开招聘京城内外的能人来抓捕间谍,抓到一名赏钱三十万,还能够获得一定的功名。而知情不报或掩护间谍者,不单家长要斩首,妻子还会被流放。可见,当时间谍成为政府头疼的问题,所以才要下大本钱来打击。

当然,宋朝并非一味防御,它也在积极组建自己的间谍和反间谍队伍,并形成完整的体制。

小档案

戚继光的“密电码”

著名的抗倭将领、军事家戚继光发明了作为密电的“反切码”。他专门编了两首诗歌,作为“密码本”。取前一首中的前15个字的声母,依次分别编号1-15;取后一首36字韵母,顺序编号1-36。再将当时字音的八种声调,也按顺序编上号码1-8,形成完整的“反切码”体系。

使用方法大概是这样:如送回的情报上的密码有一串是5-25-2,对照声母编号5是“低”字,韵母歌编号25是“西”字,两字的声母和韵母合到一起了是di,对照声调是2,就可以切射出“敌”字。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纸鸢 间谍工具 窃听器 胤礽 请求援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