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中国古代的间谍工具

2013-11-28 16:44:29 来源:华声在线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最原始的“窃听器”—听瓮、矢服

听瓮,其实就是一种口小腹大的罐子。使用时将听瓮埋在地下,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有侦测需要时,侧耳伏在上面,“听”出周边的动静。需要的情况下,则直接让专业情报人员坐于瓮中,听辨声响,这叫“罂听”。为了减少情报失误,常会培训瞎子来执行“听”任务。瞎子眼睛不行,但听力往往超强,据说方圆数十里的动静,都能通过听瓮听出来。

听瓮的发明距今约有2500年,《墨子·备穴》中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说明。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听瓮得到了不断的改进,成为现代窃听器出现前最有效的窃听工具。如在唐代,出现了葫芦状枕头形窃听器,休息时将窃听器枕在头下,外面一有动静便能察觉;到宋代时窃听器已相当实用,多功能窃听器—“矢服”,成为首选。矢服,就是盛装箭(矢)的器具,用牛皮来制作。当时侦察兵都会配备这种工具,需要当窃听时,拿出箭矢,吹足气,夜里枕在头下,几里以内人马声都能窃听到。矢服利用的是空腔接纳声音的原理而发明的。另外,民间常用的窃听器还有“听管”,“隔墙有耳”就这么来的。

被广泛使用的“密写术”—明矾水

密写术是借用于一种特殊墨水,达到写字看不出的目的。这种特殊墨水并非什么高科技,虽然一般人都不知道,但来源却非常方便,其实就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明矾水。明矾水写出的字,干后在纸上根本看不出来,但如果浸入水中,字迹顿现。

中国史书上有不少秘写案例的记载。据《金史·宣宗本纪》记载,金宣宗贞佑四年(公元1216年),乌古礼派间谍带着用明矾水写的密信,到京师告急,请求援兵。

康熙年间的“矾书案”,则是废太子胤礽利用密写术这种间谍手段引出的。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春,康熙亲征准噶尔,得到消息的胤礽决定利用这次机会解禁。他用重金买通了常为老婆(福晋)看病的医生贺孟頫,请贺带一份用明矾水书写的密信,潜到宫外。谁想这事让辅国公阿布兰侦知,矾书被截获,恢复皇太子地位的计划失败。

另外,除了明矾水,中国古人还用食用的米汤来写密件。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纸鸢 间谍工具 窃听器 胤礽 请求援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