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古时候天热达44.4℃?古人如何应对高温天

2013-08-28 17:38:37 来源:北京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古人如何应对

极端高温天气

据统计,在公元1911年以前的1000年间,中国历史上典型的“炎夏”有19次。遇到如此极端高温天气咋办?宋人释子益的选择是,“北窗一枕黑甜余,细听松风杂流水”,这即是古人“战高温”的一种态度。当然,朝廷也会采取相应措施。虽然没有高温预警机制,但官府会让老百姓减少外出和劳作,给受灾人口补助,以帮助大家过夏天。如《宋史·真宗纪二》中记载,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六月,盛暑,减京城役工日课之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皇帝赵恒(真宗)亲自下圣旨,在京城的打工者每天工作量减少一半。

在“热灾”发生时,有的朝代还会开展慈善和救济活动。如唐贞元十四年,朝廷便“出太仓粟赈贷”;在史上最热的乾隆八年夏天,乾隆皇帝曾命令有关官员采取救助措施,在北京的“街上和城门发放药物”,以减少中暑和死亡。

此外,过去迷信认为,出现极端天气是天神对人间君主的警示和惩罚。因此有的皇帝会检讨自己的施政过失。一是惩罚自己,减少饮食,即所谓“减膳”。如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六月“炎旱”,《魏书·天象志》记载,当时的皇帝元诩(孝明帝)便是“减膳”。二是“虑囚”,即复审牢里的囚犯,纠正冤假错案。《新唐书·高宗纪》记载,李治(高宗)当皇帝的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七月,天气特热又遇大旱,李治除了“减膳”,还“遣使虑囚”。

连皇帝都“检讨”了,如果主政官员在高温季节犯有过失或不作为,当然更要被问责。唐贞元十四年夏天,皇帝李适(德宗)曾将犯有渎职过失的长安市市长(京兆尹)韩皋撤职。

声明:“一方钩沉”栏目文章系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先生供本报专稿,摘转请务必与作者本人联系。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七月流火 热灾 天太热 公元 景德元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