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最近的行程都有个关键词:鞋服。这位当当网的CEO,从深圳、泉州、石狮,特别是泉州这个鞋服产业产值均超亿元的城市,带了8位招商经理,拜访当地的知名企业。
凡客诚品的CEO陈年,也带了15人的团队奔赴近日在泉州举行的“中国鞋服行业高峰论坛”,下午的一场招商会意犹未尽,当晚还加场“凡客之夜”,与本地百余名卖家交流至当日晚上10点。
同一天,淘宝、京东、亚马逊和腾讯,也各派了副总裁级别的高管赴会,率一众管理层到这里“抢”客户。
催生这些电商平台“热情”的,其实是2012年鞋服行业高库存引起的连带效应。截至4月17日,纺织服装业已公布2012年报的上市公司有50家,库存合计约570亿元,同比增长6.76%。运动品牌、服装品牌清库存的渠道,线上成为主力军,但对不少焦头烂额的品牌商而言,如何在杂乱无章的线上市场仍然取得价格控制的话语权,成为研究的新课题。
2012年底,一些销售额过百亿的传统企业创始人,开始“放下身段”亲自拜访电商平台。此前,电商平台对接的不过是这些企业负责电商的职业经理人。如此一来,强势的电商平台也陆续获得更多知名品牌的支持资源,“大品牌+大平台”战略,开始改变此前行业“小、散、乱”的局面。
大品牌集中度的增加,激发了电商平台大力度招商的热情。但通过自有渠道帮助企业去库存的同时,如何帮助中国品牌理解电商的战略意义,并真正建立一套O2O(线上到线下)的有效机制?更有担当的平台,其实已经在思考这样的话题。
渠道均衡论
2012年的“去库存化”,是众多品牌商共同面对的话题。但快速消化库存、回收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渠道管理混乱、价格体系被严重破坏。
此前的2010年、2011年,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经销商们自发地将产品上线销售。但当时线下店的销售依然如火如荼,电子商务只是一个“下水道”的定位——清理过季、滞销商品。但2012年集中释放的库存压力,甚至让新品上市没多久就出现在电商平台的商品页面上,且有了更低的定价,渠道的乱象在所难免。
淘鞋网董事长王冬竹表示,对于鞋服企业高库存的原因,他的判断有两点:一是外贸订单的下降使得国内的闲置产能转移到内贸,此前新创的各种淘品牌借助淘宝等平台放量增长,侵蚀了国内这些品牌商的市场。“就国内的消费者而言,对品牌的忠诚度还低,以低价为出发点选择商品,导致溢价能力不高的品牌,产品成为库存”;二是这几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培育了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当这群人喜欢在网上完成购买行为时,但大部分的品牌企业没有跟上步伐,导致了开发的线上产品与消费者的喜好脱节。
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也在担心这样的问题。近日他出现在泉州的电商高峰论坛上,讲述自己对线上线下的思考,表示对电商“应该有一个全新的定位”。